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了贼船》才发现话剧还活着

(2013-01-07 07:53:39)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上了贼船》才发现话剧还活着

《上了贼船》才发现话剧还活着
     昨晚,在中华剧场看了麻花剧团的话剧《上了贼船》,意外发现话剧还活着。开演之前,剧场门口竟布满“黄牛党”。高喝卖票也高喊买票。

    这是话剧吗?

    进了剧场,竟看到了满场,坐无虚席。

   “贼船”开来了。众贼与乘客等墨粉登场。又离奇又生活,又机智又哲理,嘻笑怒骂皆成话剧。更为传奇的,观众的配合,大笑与掌声此起彼伏。

    观众上船了。400元一张的“船票”,说买就买了,说上就上了,怪不怪?而且,其中并无了不得的明星,只有了不得的艺术。然而,这就够了。

   话剧没死,话剧还活着,还活得好好的呢。什么死了?是我们传统的创作方法,是我们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方法。话剧如果成了机关报的头版头条,只要宣传口号不要艺术规律,那么,话剧只能去死。上海、北京的话剧所以一直能活得好些,因为艺术一直在舞台上。

  《上了贼船》证明,话剧必须是生活的、批判的、娱乐的、哥们的。话剧必须不是观念的、唱诗的、训人的、大爷的。麻花剧团是民间的,没有官气,因而创作上多充满民气。因此,我们人民喜欢他们。

   看来问题不在剧种,而在剧目。中国文学史,每一次文学的衰败,都是衰在宫廷的“鸟笼”里,而每一次复活,都是民间文学的大义相救。如六朝民歌救了被宫廷害死的汉赋,转而有了魏晋诗文;民间小调救了宫廷害死的唐诗,转而有了宋词;街头巷里的小品,救了被宫廷害死的宋词,转而有了元曲,而流行于百姓中的评书救了被宫廷害死的元曲,转而有了明清小说……几成规律.

    感谢古往今来的人民艺术家。麻花剧团就是今天艺界的“人民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