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满族入关后的第一诗人?

(2012-11-26 06:53: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鄂貌图(1614-1661)在满族文学史册上,是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人物。他出身于满洲正黄旗辉发(一说叶赫部)部内章佳氏家族,祖父岱布禄,是辉发部章佳氏的族长,清初投归努尔哈赤。鄂貌图公元1638年,在盛京(今沈阳)考中秀才,1641年又中举人,之后即翻译《大明会典》,为皇太极讲译书史。1644年(顺治元年),他随清廷进入北京,擢升为秘书院侍读。后来又受命参加编撰清太祖、太宗两朝实录,翻译《纲鉴会纂》、《诗经》、《尚书》、《礼记》为满文

  鄂貌图谙熟兵法,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些战役中充任幕僚,很少在京师停留,偶有停留亦甚短暂,所以立功的机会极多。顺治三年(1646),他随博洛进入福建;顺治四年(1647)到顺治八年(1651),随济尔哈朗平定四川及其邻近各省,返京后授弘文院侍读学士,其间被赐世袭骑都尉。顺治十年(1653)提升为秘书院学士后,他又随岳乐前往外蒙古,征讨土谢图汗。

  顺治十五年 (1658),清廷将内三院撤销后,授鄂貌图中和殿学士(当时内阁学士之一)。之后,他又随多尼南下,征讨南明桂王朱由榔,夺取云南、贵州。顺治十八年(1661),征战胜利结束。同年,顺治帝福临辞世,恢复内三院。鄂貌图再授秘书院学士,在随军回师北京经天津附近时谢世。他的后人赛图,为内阁学士、赛良,为二等侍卫。

     鄂貌图是文武全才,善于骑射,也酷爱读书,在满文创制之初就能精通满文,同时也好中原儒术,能够兼通满、汉文义。他是满族最早的文学翻译家之一,而他的诗集《北海集》,更被认定是满人最早用汉文创作的作品集。

    他的第一首诗应为《过石屏州》旌节过南诏,云烟满眼开。林中看雨过,波上觉春来。令肃雄风远,山青瑞霭廻。军声先到处,早靖碧云台。”此诗刚柔相济,虽为军旅诗,你会看到满族人面对战争的浪漫情怀。鄂貌图参与顺治15年的征讨南明桂王朱由榔之战,然而,他会在铁血中看到“云烟”、看到“瑞霭廻”会“看雨”、会“觉春”对战争,他胜券在握,所以才会有如此从容情怀,最后一笔落在“军声先到处,早靖碧云台。”

    此外他的《泊岳州》“何处通京国,回帆下岳州。日应从楚出,水合向吴流。城郭兼天净,鱼龙动地浮。因思少陵句,渺渺使人愁。”《九日滇府南楼》“来登百尺楼,举目见梁州。山峻环滇海,云低压瘴流。一生长作客,万里共悲秋。不有杯中酒,难解六诏愁。”《黄河》“极目黄河日影开,高风拍岸急流催。谁将万折长驱水,渡马东南作赋来?”等诗也都体现了刚柔相济以刚为主以柔为辅的特点,表现的是满洲人既慷慨激昂又心存天真的民族性格。

     康熙时代的诗坛大家王士祯曾在《居易录》中称誉道:“满洲文学之开,实自公始。嘉庆年间,满族诗人铁保奉命编撰八旗诗集 《熙朝雅颂集》 时,将鄂貌图置于本集卷一第一名,收录鄂貌图诗作13首,并曾赋诗赞誉其 “北海留遗籍,文章辟草莱” 的历史功绩。作为满族入关第一位诗人,鄂貌图和他的作品反映了进入异文化环境给诗人带来的问题和压力,同时也显示出民族文化融合的大趋势。通过对鄂貌图的身份背景、诗歌创作和作品传播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作为清代第一批满族知识分子的代表性人物,“第一”诗人鄂貌图在清初的出现,意味着满汉文化整合的新阶段的开始。他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更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作为 “入关第一诗人”,鄂貌图可谓成长于入关前、活跃于顺康之间的第一代满族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诗作多清新之语 ,风格雅正。

     第一代满族社会培养出来的文人 ,包括鄂貌图、高塞、禅岱、图尔宸等,人数虽不多,对于汉文化在本民族中的传播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更大的贡献还是作为创作者将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融入文学创作之中,自成一家。他们的出现不仅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文学现象,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这个群体对于两种文化的整合有着特定的历史责任和经验,承担着沟通和交流的历史使命,鄂貌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鄂貌图功不可没,正是由于他的登高一呼,后来者如纳兰性德、曹雪芹等才“百应”而来,云集在满族文学、中华多民族文学的高峰之上举行文学“峰会”数百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