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网购为什么成了罔然?
(2012-01-05 08:40: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 |
读了重庆农民工黄庆红致铁道部的,觉得这铁道部挺可气的。堂堂一国家大部,竟使用不好网络,让人登陆比登天还难。网络,是世上最先进的东西,为什么到了铁道部这里竟变得如此落后?
和黄庆红差不多同等遭遇,登不上陆,12月25日,我去沈阳长青地区一售票预购一张票,看到的是落地卷帘门紧闭,上写:“因网络瘫痪无法售票”。这样大的铁道部,说出话来都是“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的铁道部,网络怎么会瘫痪?
铁道部运输局营运部主任助理卫瑞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网站出现瘫痪的情况,铁路部门正在不断优化相关程序,用增加网络带宽等手段,排除问题。”
这话听来可笑,不能自圆其说。网购这么大的一项改革措施,出自这么大的一个铁道部,怎么会在准备如此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匆匆登陆了。你到是登陆了,可我们登不上陆呀。
“723”事故总算公布了,迟点也行呀。大家总以为“723”会成为历史。然而,同样在温州,12月31日又出了事故,表示对“723”的留恋。请看《温州日报》的描述“温州刮起了凛冽的西风,寒风刺骨。因为担心自家的渔船,鹿城区藤桥镇沙头村村民胡碎云顶着大风向瓯江边走去。他是这个贫困家庭的支撑,再过几个月就能领到低保了,这个家又多了一份希望,但是……列车轰然驶过,生命戛然而止。”对此“金温铁路回应,金温线是一条开放式铁路,按照规定,铁路线路在提速路段、时速达到120公里以上才须安装防护网,出事路段不属于上述情况,不必须安装防护网。”
请问,这样的回应到底有多少道理在里面?它是不是等于说“时速120公里以下”的列车可以在路口对行人“杀无赦”呢?
铁道部的网购成了罔然,原因在哪儿?往上看,可看“723”以来的种种怪象;往下看,可看一名为《网购火车票故障频频 铁路涨薪落落大方》的文章。文章说:“春运战火硝烟乍起,虽未进入白热化阶段,网购火车票已经频频瘫痪,电话订票也经常出现故障。一面依然是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痛苦与悲伤,而另一面却传来铁路职工集体涨薪的消息。”或许说出了“网购为什么成了罔然”的原因?
附:网购火车票故障频频 铁路涨薪落落大方
继去年为铁路一线职工涨薪后,铁道部下发《关于2012年增加企业职工工资的指导意见》,要求自今年1月1日起增加铁路企业职工工资。据了解,包括北京铁路局在内的各铁道部属企业单位正在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春运高峰期来临之际,也是铁路工作人员工作最紧张的时刻,为了鼓励员工努力工作,涨薪本无可厚非。可是面对“登陆难”、“吞钱无票”、“重复支付”、“票数与已交订单不符”等种种网上订票故障,铁路部门却落落大方的涨起了薪水,多少让人心里很是不爽。
多年来,“一票难求”这个热词让百姓失望、无奈、不满直至麻木,“中国式辛酸”在春运大戏中一幕幕重复上演。面对“一票难求”问题,铁道部曾做过许多承诺。2007年时,铁道部便表示2010年要解决买票难;2009年时,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曾声称,2012年将结束“一票难求”的历史;而到了2011年年初,时间表则被推到了2015年。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古今多少话,都付笑谈中。如今,铁道部倒是吸取了教训,没有对2012年春运做出什么高调承诺,只是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包括全面推行网络售票和实名制等措施。不过,或许正因为只顾“埋头做事”,步子跨得过大,忽视了和公众的沟通互动,忽视了相关的配套措施。
铁路涨薪并向一线职工倾斜,充分理解和尊重职工,减轻职工思想压力,以便轻装上阵,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我们衷心希望涨薪之后的铁路系统能够少一些安全事故,多一些体贴和温馨。而解决“一票难购”,靠的恰恰是周到的服务。希望铁路部门能尽快采取措施弥补工作漏洞,通过优质服务赢取民众的好评和信任,在2012年春运工作中交出一份让大家满意的答卷。
重庆晨报讯 (周远华)昨日,《温州都市报》刊登了一个名叫黄庆红的重庆籍农民工写给铁道部的一封信,信中讲述了他4次到火车站排队买票,依然未能如愿。工作人员告诉他用网络和电话购票,可能比排队更快。但网络和电话购票,对于生活艰苦的农民工来说,比通宵排队购票更不现实。
黄庆红讲述了他来温州打工十几年的艰辛,以及每年春运回家买火车票的困难。他在信中说,回重庆火车票190元一张,汽车票560元一张。“我不想坐汽车,贵了好几百块钱呢,我平时都舍不得给女儿花钱,要是省下来的这钱给女儿花多好啊!”
去年是铁路部门服务改革年,从电话订票、网络购票,到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让市民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以购买到火车票,还为广大市民购票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售票环境,对于打击黄牛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电话订票、网络购票属于新鲜事物,对于熟悉流程的购票人来说,十分轻松、方便。但黄庆红在信中坦言,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这些新事物,对于许多农民工而言,反而增加了难度。正如他所说:“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合实际了。我们连买票的资格都没了。”“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磨。今年我们想要这样的折磨,也没有了。”
重庆农民工黄庆红的困惑,相信也是大多数在春运期间,望票兴叹的广大农民工们的心声。在春运期间,返乡农民工应该是春运潮的主力,但他们却大多不太了解网络,更不了解网络购票。
在此,希望铁路部门多宣传电话订票、网络购票等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掌握电话订票、网络订票等铁路相关知识的流程。
同时,多照顾一下文化差异的农民工,多留一部分火车票到售票窗口。
铁道部领导:
我叫黄庆红,今年37岁,是重庆市彭水人,来温州打工十几年了。我只在电视上看过你,我想这辈子也没资格和你见面,可我有很多话想说。所以我写了一封信,但我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后来我想到了新闻,就托报社的记者捎上这封信,
我今天是第四次来火车站买票了,想碰一下运气,但票还是没有。窗口的工作人员每次都跟我说,网络和电话的票要早几天,票一放出来,就在网络上被抢光了,没有票剩下来给窗口。
我们厂里40多个工友都不会弄电脑。老板同情我们,帮我们上网买票,结果他弄了半天,也弄不起来,不是进不去,就是没票了。老板说,就算有票了,还得开通啥子网银。我们是打工的,又不是白领,哪会开通这个,这不是用脚指头想出来的吗?
一个工友买到了一张去江西的票,开心得要命。买车票真像摸彩票啊!
我女儿今年6岁了,好久没见到,不知道有没有长高了,学会了几个字。回家的火车票190元一张,汽车票560元一张。我不想坐汽车,贵了好几百块钱呢,我平时都舍不得给女儿花钱,要是省下来的这钱给女儿花多好啊!
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魔(磨)。今年我们想要这个样的折魔(磨),也没有了。(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