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曹雪芹家族档案密码(八)
(2012-01-04 07:54: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长篇连载 |
朱三太子,名为朱慈焕(1633年—1708年),是明思宗崇祯的第五子。
崇祯帝共生七个儿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明亡后,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间,不知所终,但据后来朱慈焕被捕后交代,三个皇兄均被捕杀。朱慈焕因与四哥朱慈炤同岁,所以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朱慈焕被迫离开宫廷,到处颠簸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朱慈焕改名王士元,入赘浙江余姚胡家,生有六儿三女,但是,他担心被别人利用,害怕成为反清的一块招牌,所以不敢在余姚常住,而是长期在四明山一带辗转,以教书糊口。
后来,风声紧了,四明山有人冒充他的名义反清。他又带着老婆孩子躲到了宁波。慈溪县的叶氏兄弟,便携朱慈焕的四子朱壬“欲图为匪”,后因事机暴露作罢。后来,朱慈焕又化名何诚躲避到镇海县。房东张月怀借机以“朱三太子”的名义,秘密开展反清活动,朱慈焕因此惶恐不安。
康熙四十五年间,朱慈焕先后逃往湖州长兴县和山东汶上县避难。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清廷抓获,后经九卿科道会审,朝廷将其凌迟处死。
这真是一个令人遐想无限的人物,但遐想到他就是《红楼梦》的作者,那就纯属瞎想了。讫今为止,颠覆《红楼梦》作者的人仍拿不出证据来。倒是有七大人物提出的七大铁证,让持反对意见的人束手无策。
1、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稿》第十五册有作于乾隆三十三年的组诗《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这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明义、永忠、墨香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也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2、袁枚的《随园诗话》卷二中有一条说:“康熙间,曹练亭(练当作楝)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读而羡之。”
3、明义在他的诗集《绿烟琐窗集》的《题红楼梦诗小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之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4、西清《桦叶述闻》(邓之诚《骨董琐记》卷八引)云:“《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雪芹名霑,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棟亭,康熙间名士,累官通政。为织造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坷半生以死。” 西清姓西林觉罗,字研斋,满洲镶蓝旗人,系清世宗宠臣大学士鄂尔泰之曾孙,著名学者。
5、沈赤然《五砚斋诗钞》卷十三有《曹雪芹〈红楼梦〉题词四首》。沈赤然是浙江仁和人,生于乾隆十年(1745年),这一组题红诗按照其诗集编年作于乾隆六十年;
6、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亦谓:“此书曹雪芹所作。”周春生于雍正七年,乾隆十九年进士。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
我们说是七大铁证,原因在于这八大人物都是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一些时的人物。像明义、永忠、敦氏兄弟、墨香都是曹雪芹的朋友。明义,富察氏,曹寅的一妹妹就嫁给了大臣富察氏的傅鼐。显然,他们还是姻亲。永忠是雍正政敌、十四阿哥允禔的孙子,敦氏兄弟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的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墨香原名额尔赫宜,是敦氏兄弟的叔父,乾隆的侍卫。他们与同为铁帽子王的平郡王一家同为爱新觉罗宗室,这又是一层特殊关系。
我们相信这样一些人提供的铁证,大体上是不应错的。
我这样说,是在没有看到原始档案前的一种保守而谨慎的态度。下面的曹寅上折子,完全可以让我的态度变得积极而坚定。
六十八曹寅奏陈浙江审张廿一案由摺
浙江审事略:
浙江所审之案,张廿一、张廿二,即江南获解之张君玉、张君锡。廿一妄称总爷,廿二自称二爷。又有陈天祥、王文秀、王公亮妄称将官,施尔远称施先生,又称军师。又有未获之叶天祥,妄称先锋。此辈无知之徒,自称此等名色,其实每人名下率领不过五、六人,六、七人不等,其余或被捉挑行李,或雇跟随服事,多系误入。其所称朱三太子,不过借端煽惑,恐吓愚民。一时受刑,辗转胡扳,究竟供称某人与朱三太子往来,某人系朱三太子不离左右,与供其所居门面楼房如何,其人年纪面貌如何,有子若干?及提到细问,总属不符。
所有浙江三年前已犯之案何子奋者,自称系朱三太子之次子,当时官员懦弱,含糊不审,昨与叶伯玉等对面称之为二世兄。其朱三太子,一名禾老先生,在洞庭山吴楚山家住最久,后有董载臣者带往山东,又后有俞祥麟者带往霍山。平时有濮尔柱同行,今有曾文成者,知其踪迹,带彼往捕矣。又扳出京口镶红旗朱兆奇与子朱英到案,其人会大六壬数,曾与起数。又扳出镇江洞然和尚者,搜有铁锏弹弓等物,并获在案。
目下惟俟山东各处提到人犯,审明自可了结。但张廿一等与僧一念俱系妄借虚名,纠党行劫之辈,而江宁之叶伯玉等,及浙江三年前已犯之何子奋等,实系罪魁,地方官不行严审处置。以致蔓延牵连。若非皇上天鉴,细察幽隐,穷治奸究。保全良善,则地方滋忒益甚,民心日切不宁矣。
江宁、浙江相隔辽远,因无确实,不敢妄奏,今得其大略,恐上廑宸康衷,故具列以闻,伏乞圣鉴。
曹寅奏报朱三太子在鲁获解摺
江南盗犯叶伯玉等,供出朱三太子一案,因拿庐州盗犯,审得俞祥麟口供,即移东省缉拿去后。臣已经奏讫。日下闻朱三太子父子三人,已在山东获解,于二十边可抵浙省。大约从此可以明白了结。前大岚山之张廿一与苏州奸僧一念等,皆系闻风妄称。实未见面,其中备细,因未深知,不敢妄奏。今得朱三太子已获之信,人心安定。谨先奏闻,伏乞圣鉴。
朱批:已有旨了。
那么,还哪里来的黛玉的原型是朱三太子?还哪里来的行刺的目的?
林黛玉不是没有原型,但绝不是朱三太子。如果说贾宝玉的第一代原型是曹寅的话,那么“林黛玉”的原型朱三太子被抓,他会连连向康熙上折子道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