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曹雪芹家族档案密码(三)
(2011-12-23 08:32: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精典特稿 |
从这个折子上看,曹寅不负圣望,到任后,真的想为圣上做一件反腐败的大事,他甚至想把尚方宝剑直指两江总督阿山(?年-1714年,伊拉哩氏,镶蓝旗人)。
然而,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尚方宝剑也并非所向无敌。一品的封疆大吏阿山当时正火着呢,他五品的曹寅即使手持尚方宝剑也搬不动。
这一点,康熙想到了,曹寅没有想到。康熙那消极的批示“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只管为目前之计,恐后尾大难收,遗累后人,亦非久远可行,再留心细议。”曹寅读后,一定是如同被兜头泼了一盆凉水。
然而,两年后,即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发生的事,却着实让曹寅大吃一惊。他不得不佩服圣主的圣明。
是呀,一个朝中一品大员,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那该有多么雄厚的势力,多么旺盛的人脉呀,曹寅虽有皇上的恩宠在身,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阿山在职一日,皇室的银子就要损失一日,然而,康熙却“放任”这种行为,指示曹寅“再留心细议”,他真的会息事宁人吗?后来又是如何处置的呢?
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南巡。阿山任两江总督期间与桑额、张鹏翮倡议自泗州开挖新河、筑堤,引淮水至黄家堰入张福口,会合出清口,称为“溜淮套”。
康熙帝亲自视察溜淮套,发现异状,谕曰:“阿山等奏溜淮套别开一河,分泄淮水,绘图进呈。朕策骑自清口至曹家庙,见地势甚高,虽成河,不能直达清口,与所进图不同。且所立标竿多在民冢上,朕何忍发此无限枯骨耶?”下九卿议处,阿山及桑额、张鹏翮都应革职;康熙帝以阿山主导计划,命令只处罚阿山,于是阿山遭到革职。
五十一年(1712年),江苏布政使宜思恭以亏空公帑被谴责,因而列名控诉总督噶礼等人频繁索贿,阿山也受馈赠,下部议处,康熙帝以阿山 老,宽免之。五十二年(1713年),官复原品。五十三年(1714年)卒。
风声过去后,康熙亲自把阿山处理了。曹寅因此减少了一个巨大的他根本战胜不了的政敌。康熙对待曹寅的心,犹如老母鸡呵护小母鸡一般,可叹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