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倾听中国最后的女酋长口述英雄史诗

(2011-06-15 06:50: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倾听中国最后的女酋长口述英雄史诗倾听中国最后的女酋长口述英雄史诗
       5月5月,我在朋友戴光云的带领下,来到根河市的敖鲁古雅乡的大山上,拜见了我们中国最后的女酋长玛丽亚·索。

    这是个神奇的老人。90岁高龄了,依然天天坚持率族人放牧。而且,对大家发号施令,一面坚守古老的文化传统,一面向现代化可持续性地迈进。她常年在山上放牧,也偶尔下山到大都市里为人们一展鄂温克歌后的演唱艺术。
      1940年,一位俄罗斯探险家进入鄂温克激流河部,发现这里的人口只有一百多人时,断言:“用不了多久,他们将会从大兴安岭中消失。”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激流河部不但没有消失,人口数量反而增长到二百多人。人们说,这都是玛丽亚·索的功劳。

玛丽亚·索非常爱她的族人。她这个酋长的交椅,所以能够稳坐60多年,在于她的服务,而不在于她有什么统治术。不错,她像凶神恶煞似地打骂她的部族人,但同时,她也像老母亲老仆人一样尽职尽责地照料服侍她的部族人。

然而,我来的时候,老人家有些生气了。因为她前天下的迁徙政令,昨天她的“臣民”还没执行,仍在喝酒打麻将。虽然她大骂完,大家迅速地改正了错误。但,她的气仍在慢慢地消失过程中。

在我们的好朋友,她的二女儿德克萨的请求下,老酋长终于给我们讲了一段英雄史诗——

    小时候,父亲和大哥经常给我讲鄂温克的英雄偶像。   

    我们鄂温克是英雄的民族,骁勇善战是我们的特点。清代皇帝叫我们为“索伦”,意思是“先锋”、“射手”。那时,我们的先人被朝廷编入八旗,平时,我们驻卡巡逻,战时我们奉凋出征。为保卫祖国边疆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涌现出了海兰察、穆图善、莽喀察、博勒本察等某种名将领。

鄂温克人有这么一句话,清朝的武是鄂温克人.文是达斡尔人

海兰察就是清盛世时期鄂温克族的著名将领,杜拉尔哈拉海兰察的意思是海拉尔的森林,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有一年,就是乾隆五年,大清朝曾派出钦差大臣赶赴海拉尔地区视察。有一天夜间,这个大臣带领手下的人正林子里巡视呢,忽然,他们听到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大家判断,一定有新生命降生了。于是,他们循着声音去找。

他们在森林中走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生孩子的人家,可是婴儿的啼哭声却一直没有停。

这个奇怪的事儿,让他们又纳闷又惊讶,大臣下令继续寻找。

就这样,他们在林子里走出了很远的一段路程,终于,在五泉山下一个叫巴彦嵯岗苏木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亮着灯光的小木屋。

那个奇怪婴儿的啼哭声,正是从这个小木屋里传出去的。

出于好奇,钦差大臣拜访了这户人家。

原来,啼哭的是一位鄂温克妇女刚刚生下来一个男孩儿。大臣为国家添了新人丁而高兴,他细细地看了那个啼哭的小家伙,孩子和普通婴儿的区别就是皮肤黝黑,还有就是嗓门大。婴儿的父母请求他们能给孩子起一个名字。大臣想了想,说:“这个孩子的哭声能传出那么远的地方,将来可能会有大的出息。”他接着说:“我是在海拉尔的森林中找到了这个孩子的,那他就叫‘海兰察’吧,意思是‘海拉尔的森林’。大臣给他寓意了一个大气魄。海兰察没有辜负大臣的希望,他后来果然有一番大作为。

    海兰察出生不久,他父亲就去世了。他从小靠放养驯鹿为生,由于贫困,他的发育不大好,长成大小伙子了,他的身体还一直瘦小着呢。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他想长大效命疆场,他为自己的身体发愁。

有一天,海兰察发现一头熊总是跟在羊群后面转悠,撵也撵不走,他怕熊伤害到羊群,情急之下拉开弓朝它射了一箭。正好,他射中了熊的一条腿,那只熊一瘸一拐地钻进了林子。

海兰察有些后悔了。我们鄂温克人崇拜熊,把熊看成神。他知道自己闯了祸,便偷偷地跟在熊的后面,看看能不能救熊一命。

翻过了几道山梁,奇迹出现了。

在一座山的脚下那只熊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儿,每打一个滚儿就从地上涌出一股清泉,连打几个滚后,熊的伤就全好了。回头朝海兰察望了一眼,就不紧不慢地走进了林子。海兰察马上跑了过去,他用手捧起甘泉喝,真是太甜了。他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的泉水,他一口气喝饱了。他站起身来,突觉得身体在挣着挣着地长高长壮,精神头也比刚才旺,眼睛也明亮起来,耳朵能听到山下很远地方的羊叫。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神泉。

从那一天开始,他每天叫都要来这里喝山泉。几年过后,又出现了奇迹,海兰察变得身强体壮、机敏过人,成了鄂温克最棒的小伙子。

甘泉,为我们鄂温克、为我们的大中华滋养出了一位伟大的将军。

海兰察长大了,他擅长骑射,臂力过人,森林里的豺狼虎豹也不知让他打了多少。乾隆十九年,他听说国家边境吃紧,他积极报名从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鄂温克骑兵。

从乾隆十九年开始,海兰察远征新疆北路,参加剿灭准噶尔部的战争。在后来大大小小战役中,他以勇武和智慧,成为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

原来。在清朝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噶尔丹等联合沙俄侵略者在青海、西藏等地多次进攻中央政府,企图分裂祖国。朝廷多次派兵加以镇压,但一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这场战争延续到了乾隆帝执政时期。

这时,我们的海兰察出现了。

海兰察在乾隆十九年到二十二年的三年中,参加了平灭准噶尔叛乱的数次战斗,屡建奇功。其中他以少胜多,独自擒获敌将巴雅尔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说,当时海兰察正在山中砍木头,他与巴雅尔不期而遇。他飞身上马,抡起斧子与巴雅尔大战起来。巴雅尔哪里见过海兰察这样的神勇,几十个回合下来,巴雅尔体力渐渐不支,随时有被砍于马下的危险,为了保全生命,巴雅尔被迫下马归降,并割下一角衣襟给海兰察作为凭证。

   战争结束了,国家的疆土得到了巩固。乾隆爷非常高兴,他让全军将士论功行赏。这时,很多人都说巴雅尔是自己擒获的,并为此争执不休。而海兰察却什么都没说,以鄂温克人独有的从容面对大家的争执。由于争执不下,乾隆爷便下令让巴雅尔到军营里去辩认谁是俘获他的人。巴雅尔走进军营,一眼就认出了海兰察。那些高级将领还不服气,他们要求海兰察拿出证据来。于是,海兰察把割下的那一角衣襟拿了出来,众人皆哑口无言。

    海兰察,他为我们鄂温克争得了荣誉。从他那时起,我们鄂温克人在朝廷、在皇上的眼里地位大大提高,我们成了皇上最看重的兄弟民族。

{人物档案:海兰察(公元1740--1793年)额格都·杜拉尔民,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鄂温克人。乾隆二十年(1755)从军,征战南北。海兰察勇武过人,身先士卒,晋升头等待卫、一等超勇公、侍卫大臣、都统参赞大臣等大清国要职。为维护大清版图之完整,海兰察战骑踏遍大小金川、西藏、台湾等地,其战功赫赫,青史留名,乾隆五十八年病逝于京都,以神威之师入昭忠祀,画像绘紫光阁四次。 五十八年(1793年)二月,清乾隆帝又谕:向来武臣,无乘轿之例,海兰察在军前效力多年,腿有宿疾,著格外施恩,赏令乘轿。三月,海兰察由藏回京数月后在家病故,乾隆皇帝打破病故不入昭宗祠之例,念伊军营效力多年,身曾受伤,加恩著入祀昭宗祠,以示朕轸恤军营效力大臣之意。五月,赐海兰察武壮称号。}(图1为玛丽亚·索;图2,为海兰察画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