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初三上市质检

(2022-07-03 08:57:43)
分类: 试卷导学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毕业班期末考试(厦门初三上市质检

语文

本试卷共6页。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1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中国文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让我们漫步文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蒹葭苍苍,”想象《兼葭》中迷离朦胧的秋境;咏“,,上下一白”,领略《湖心亭看雪》中苍茫浩渺的冬景;品“,”,触摸李白在《行路难》中渴望得到重用的复杂情感;赏“,” ,感受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比喻传达的刚健昂扬之气;诵“大道之行也,”,理解往圣先贤憧憬的理想家园;读“,”,体会范仲淹笔下洞庭湖的晨昏变化。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车过戈壁,当远方山崖上(甲)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屏(    )息沉默了。天蓝得仿佛蓝liú(  )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零星些许细流。在这样的偏远之地,呕心沥血,穷尽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但若非如此,又怎能为后世树立艺术的示范?

经历千年岁月风沙,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早已(乙)褪色,然而光照之下依旧摄人魂魄,令人心醉神迷,折服于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

为什么来到敦煌?(丙)面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血与泪,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1)为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 分)

(A.píng B.bng)     (A.琉   B.流)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A.断断续续B.陆陆续续)  (A.斑驳B.斑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

当然是为了它迷人的历史与文化光影

在敦煌看见的二草一木,都令人浮想联翩

也曾给予他们坚定的力量

A.     B.     c.  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一4题。(6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语文试题   1页(共6页)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中的“楚客”指客居长沙楚地的贾谊,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B.颔联“秋草”“寒林”“日斜等词语渲染出故宅萧条冷落的氛围。

C.颈联诗人以“汉文有道”暗示贾谊受重用,反衬自己的不幸遭遇。

D.诗人溯古思今,把个人遭遇同古代先哲相联系,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4.“怜君何事到天涯!”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第一卷》)

【注】即墨:古地名,齐国领地,文中所说“阿”“郅"“薛陵”均为齐国领地。大夫:官职名称。卫:卫国。事:这里是贿赂的意思。“悚”,惊悚。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之曰  :_         (2)毁言日    :_

(3)子守阿  :_       (4)左右誉者   :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    B.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

c.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    D.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3分)     (2)昔日赵攻鄄,子不救(2分)

8.“齐国大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琴声和棋力之上   陈鹏举

古往今来,琴棋书画,一直近在眼前,人人都不免遇见。本文想说说排列前二位的琴和棋。

先说琴。古琴呢?留下来的总共也就几十个曲子吧。只是这几十个曲子,胜却无数。所谓琴声,在古琴里,不是琴声,而是弹琴人的心声。这是古琴伟大的地方,也是古琴足以遗世独立的地方。

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听出了伯牙弹听出了俞伯牙的心声。人生在世,所经历的悲欢荣辱,像鱼在水中,冷暖自知钟子期把这宣泄在琴声里,居然被另一个人听明白、听清楚了。这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缘分。

白居易在《琵琶行》里,相近地写了琵琶的弹奏过程,是叙事诗的需要,是他对琵琶弹奏的精熟了解,更是他对音乐不可名状的敏感和欣赏能力。这段有关琵琶弹奏的文字极为美妙,同时也十分精当地写出了他在琵琶声里听到的悲伤。他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也就随之而来。

苏东坡写过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说,琴声从哪里来?说是来自琴吧,那琴在琴匣里的时候,怎么没声音?说是来自弹琴的手指吧,那么离开琴的手指,怎么没声音?这个绝顶聪明的人,用了似乎玄虚的诗句,说出了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琴声是人弹出来的。

再说棋。这个世界上,最具棋的意义的许是中国围棋。围棋黑白对垒,每颗子无差别,下在棋枰上,只占一个点,不能移动,一如星斗满天,却又生机无限,胜似山崩海啸。说起来,棋是要分胜负的。分了胜负,棋才算终局。只是棋的最终意义,不在分胜负。棋的最终意义,不是下棋人的棋力,而是下棋人的心力。

语文试题   2(共6页)

 

人生在世,总希望获得成功,下棋人也是。只是历来下棋的大人物、大棋手,并不这么想。他们要的是伟大。伟大是什么?伟大是壮志、是梦想,是为实现壮志和梦想所竭尽心力

东晋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不一会儿,在淮上的侄儿谢玄书信到了。他看完信,得知前秦苻坚已被击败,淝水之战已经获胜,他放下信,脸上不露喜色。等客人问了,他才缓缓说:“小儿辈大破贼。”说话时,神情举止与之前没什么变化。直到下完棋,他回内室。过门槛的时候,木屐上的齿折了,他也没发现。史书记载,自始至终没写棋局本身,连胜负也没提及。只是写谢安的神情举止,还有缓缓说出的一句话。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这一战,将决定历史的走向战前东晋并无取胜的十分把握。谢安下棋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他和来客下棋时,翻江倒海的心力,非常人所能及

最好的棋手,都不是“胜负师”。当代棋手中有的风格华丽,有的风格唯美,有的甚至一手棋直落天元。真正的棋手对棋的渴望,是对未知的渴望。这个未知,不仅指棋,还指人生和世界。

下棋的意义,是否在于分胜负?到今天,这个问题已无须再争。阿尔法狗出现了,人类最好的棋手难求一胜。下棋还有意义吗?仍然有。棋还会下吗?仍然会下。缘由是,阿尔法狗争的仅仅是胜负,而人类棋手不是。人类棋手在棋枰上倾注的心力,不是阿尔法狗可能理解的。

(选自《格言》2021.12,有删改)

9. 阅读散文要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下列关于本文思路或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    )(3分)

A. 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先总起再分别叙述琴与棋。

B. 写琴时依时间顺序提到俞伯牙和钟子期、白居易、苏东坡。

C. 作者谈到最具棋的意义的中国围棋思绪跨越过去和现在。

D.文章以琴棋为线索,传递了古今中外文人对琴棋的热爱。

10.阅读散文要积累语言,理解词句意蕴。文中第段和第段中加点的短语各体现了弹琴者和下棋人怎样的特点?(4分)

(加点短语:冷暖自知竭尽心力)

11.阅读散文要品析细节,体察人物的情感。请品读第段中画线句,结合其中细节说说当时谢安的心情。(4分)

12.阅读散文要关注标题,把握文章主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琴声和棋力之上”的理解。(5分)

13.阅读散文要善于想象、迁移,领会文章的神韵。读完本文,发挥想象,描绘你在王维《竹里馆》里听到的“琴声”。(4分)

: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6题。(12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书?   宋宁刚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读书的门槛似乎没有了。如今,一切都网络化了,搜索引擎几乎可以帮我们解决一切咨询类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今天我们还需要读书吗?今天,我们读书的更深理由是什么?

第一,为了内心的宁静。如今,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固然可以从网络上获得。然而,随着海量的信息每天如海水汹涌而来,在琐碎和浅层次的阅读中,我们也就难得再有一份内心的宁静。就此而言,读书更像是一种自我修行,让我们内心重获宁静和澄清,而不是人浮于事,躁动不安。虽然这份安宁,我们也可通过其他如瑜伽、静坐等方式获得,但读书无疑是最为方便、简易,也最易为人们接受和实行的一种。

说起读书,很多学院中人都会津津乐道于二战时,记者从被轰炸后的伦敦抓拍到的一张照片。照片

语文试题   3(共6页)

上,一个中年男子站在轰炸过后房顶已然坍塌的一片瓦砾和废墟上,面对壁立的书架,浏览书籍。这张照片之所以感人,在于它显示了书籍对人的强大的吸引力——堪称伟力。它向我们昭示,书所能给予人的那份宁静与淡定。即便在战火纷飞、性命堪忧之时,也可以短暂地忘我,不仅不被外在的不堪和难以承受之重所压倒,而且有可能将自身融入更广大的世界。

第二,为了社会的和谐。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们空前拥有闲暇,又空前忙碌的社会。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却正好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复杂与问题。由于家用电器、工业流水线乃至今天智能机器人的不断被发明和制造出来,人类从各种机械性和消耗性的劳动中被解放出来,省出了许多空闲和精力。然而,人类似乎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尤其是身处城市的人们,享用现代技术带来的各种便捷应该说是最多的,然而,却空前的忙碌,甚至焦灼。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使得人的社会交往空前地繁多,社会关系空前复杂,需要社交去处理的事务空前增多。这对人的精力和耐心都是巨大的考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位读书不多也不大爱读书的朋友曾问,看你整天读书,有什么用啊?说:读书不仅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而且也可以让家里少一些闹腾、多一些宁静,少一些矛盾、多一些安定与和谐。大到整个社会也一样。如果社会中多一些爱读书的人,人与人之间的计较与摩擦,也会少一些——因为它们的心思多不在现实生活中的计较,而在文字所打开的另一个世界。我甚至想,如果多一些爱读书的人,恐怕我们社会中的犯罪率都会降低几分。

第三,为了生活的品质。改革开放四十年,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人们谈论最多、也最有切身感受的,是物质生活的巨大改善。总体来看,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选择性和丰富性都空前地提高。但是人们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并没有像餐桌上的饭菜一样,丰富、满足到有所剩余的地步。生活品质的提高,除了物质,除了吃穿住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精神的自我丰足。

最后为了生命的创造。读书也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和文化成果的一种了解与传承。真正的传承不可能抱残守缺,传承本身也是一种发扬,一种创造阅读与创造密不可分。阅读对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对人的思维的开拓,是被无数代人证明了的。

许多天才谈到阅读对他们的重要性,普通人更需要阅读的力量。读书最大的理由,是为了我们美好的现在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14.下列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内心的安宁可以通过读书、静坐等多种方式来获得。

B.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也能给予人力量与宁静。

C.在作者看来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物质生活的提高。

D.读书让家庭和谐安宁或许也能使社会犯罪率下降。

15.通读全文,说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读书。(4分)

16.有同学认为下面这段文字可以放在第段和第段之间,你同意吗,为什么?(5分)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更为开阔的眼界,更为豁达的见解,更具包容性的思想。这,才是生活品质的真正提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10分)

【材料一】

2020年11 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上载人潜水器首次同时将3人带到地球最深处。

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劈风斩浪几十年,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深潜技术。一台台勇往直“潜”的大国重器,带着中国人对未知的好奇心,带着一代代科学家数十年接棒努力的智慧成果,带着中国人迎难而上、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一再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

【材料二】

近日,某中学九年级6班开展了“挑战深海,探索人类未知世界”主题活动。李弘小组与张晶小组各制作了一张图表,展示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发展历程。

 语文试题   4(共6页)

厦门初三上市质检【材料三】

2018年,82岁高龄的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三次下潜南海,观察采样长逾8小时,并获得了重要发现。最近,85岁的汪院士不仅开通了“抖音玩起小视频,还把课堂搬到哗哩哗哩网站做起科普直播,并与网友积极互动。

 

厦门初三上市质检 

 

语文试题   5(共6页)

17.根据材料,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国的“奋斗者号是世界上第一次同时将3个人带到地球最深处的潜水器。

B.坐底深度10909米这一成绩,凝聚了一代代中国科学家接棒努力的智慧与心血。

C.我国开始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救生艇,1971年就能够下潜到300米。

D.汪院士不仅能在82岁时深潜南海进行科考,现在还利用网站做起了科普直播。

18.李弘小组与张晶小组制作的图片,哪一张更能展示“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发展历程"?请

简要说明理由。(4分)

19.从探索深海的科研工作者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请结合以上材料简

要概括。(3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0.班级开展《水浒传》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在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填写相关内容。

阅读活动

阅读发现

阅读记录

梳理

“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情节由同一人物串联,展现了人物命运发展的历程。

(1)我发现这一人物是___(1分)

比较

书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中有些情节看似相近却能体现人物不同特点,读起来并没有重复之感。

(2)我读到李逵杀虎,想到了__我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想到了

_(2分)

探究

读完杨志的章节,有同学说影响人生

走向的原因往往是多元的,你赞同这一说

法吗?为什么?

(3)我认为__(3分)

 

 

写作(60分)

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年终提问2021”活动中,有四位时代前行者分享了自己对生活最真诚的思考。

“大目标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长久地攀登。你还需要找到一条上山的‘路’,在每天的日常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步扎实地往上爬。”   ——张桂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

“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

——张文宏(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

“朋友们,不管是28岁还是35岁,你依然可以‘飞'起来。”

——苏炳添(亚洲100米纪录保持者)

“请相信,当你朝着梦想笃定前行时,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你、支持你。”

——王赤(中国科学院院士)

请以“奔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扣题作文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

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