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
线”
做人要有“底线”,办企业、投资、投机都要有“底线”。
自己问自己一个“傻”问题,在棉花与棉纱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他们的“底线”在哪里?
“底线”:是生存的底线;或是持盈保泰的底线;或是略有亏损的底线;或是同行都over了,你还活着的底线;或是......
我忽然想起5月11日我对河南那位纺织企业的大老板说:“转换思路,把库存纱在期货上套保了”,现在也不知他回去做了没有,但肯定他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我也不好打电话直接问,那无异于是在别人流血的伤口上撒盐。但如果他那时回去操作了,现在他的“底线”应该坚实一些了。
经济循环的规律:复苏--繁荣--衰退--萧条。按照这个规律,现在的棉花与棉纱这个产业是在那一阶段,应该是有准确答案了。在明确答案的基础上,就要勇敢的去操作和应对,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意义。如果你什么也不做,还是一味的把自己沉浸在虚幻的繁荣中,你将没有在萧条中生存下来的实力。衰退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你的操作和应对还可以实现,还可以留下复活的原动力。萧条意味着什么,那是沉寂和绝望,去看看1929年那场大危机中的萧条吧!多些这样的准备,我想对自己,对家人,对民族应该都有点意义。这也是另一种“底线”的意义!
投资人(企业)在市场操作中陷入尴尬,很多时候是风险预估不足,对市场的客观尊重太少,而主观遐想过多。如果市场走势哪怕有一丝吻合遐想,那么会成倍加大他对遐想行情的自负,并据此“果断”操作,随后在行情偏离遐想的初期,他们心存侥幸,认为行情还会回到他们之前遐想的轨道上来。就这样默默走向了错误深渊,最后无法自拔,听天由命,将命运的裁决交给市场,那市场一定会以最无情的方式结束一切。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均是缘“法”而得的。我们所失去的一切,均是循“法”而失去的。正所谓“万法皆缘”。若论得失,必是“法”有不当。”
今天,思路比较跳跃,想的那里写的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