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凯歌--远去的理想主义者

(2006-03-02 22:39:46)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本来十分狂热的喜欢《看电影》这本杂志,但是它的午夜场总第280期,却因为凯歌“失态”事件而变的如此可笑。其实,也不能完全怪编辑,《看电影》的编辑估计压根也无法预料,凯歌导演如今会变的如此失态,因此,在那期的有着裴勇俊的封皮上,《看电影》赫然对凯歌,有着这样一个定义《君子气象:陈凯歌》
 
       这个时候,《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正在路上。而凯歌还在为即将上映的〈无极〉造势宣传。而随着无极上映,恶评如潮而来,馒头上线,热遍网络这样的连锁反应。凯歌终于也不顾什么君子,什么气象了。当他象一个街头泼妇一样开骂时,全国人民的眼镜都碎了。
 
       君子气象,这四个字,立即成了一种反讽。不知道,看到凯歌将自己皮袍下的小展现的淋漓尽致的时候,炮制“君子气象”这四个字的编辑,是否正躲在家里撞墙。
 
       其实,我很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凯歌。心理学是一种科学,它能精确的剖析人的行为发生的精密的变化。我对这种微妙的科学充满了神秘感。在人们拼命掩饰内心世界的同时,一秒钟的眼神,一个下意识的行为,就能将你的内心世界暴露无疑,总是觉得,心理医生就象游戏打通关一样,层层突破人们内心的防线。也如同刑警破案一样,根据现有的线索,综合固有的规律,找到罪恶的本源。这工作完成后,就如同游戏大获全胜,两个字,过瘾。
 
      凯歌“歇斯底里”的背后也有着其心理动因,他的失态,他的暴发,都非一日之寒。我很想顺藤摸瓜的寻找他变态的根源。
 
     陈凯歌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就是那个程蝶衣啊!”在拍完《霸王别姬》以后,这句话成为了经典。几乎在各个可能的场合被不断的提及。而陈凯歌因为
这样的自我标榜,成为了理想主义者的代言人。程蝶衣的确是个极度的理想主义者,在时代的嬗变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周围动荡的环境当中,丝毫不变的唱着那首流传千古的霸王别姬。他的坚持已经变视为风魔。而陈凯歌又在午夜场总第280期,对程蝶衣这个人物进行了解读,他说,程蝶衣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梦游者。
 
      那么陈凯歌是不是这么一位梦游着的“理想主义”者呢,从他的电影生涯里,很容易看出很多蛛丝马迹。在处女作《黄土地》大获成功以后,陈凯歌在1986年推出了主旋律电影《大阅兵》,这部电影和黄土地构思,风格,人文关怀等等主题差的十万八千里,很多观众觉得,这部主旋律的,纪录建国35周年的电影颇感怪异。甚至有人问,这,还是那个陈凯歌吗?
 
      建国35周年,我5岁,因此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过这部主旋律电影,但是从继往的评论来看,很多人将这部电影视为异类。
 
      如果说《大阅兵》的推出,只是为了类似于五个一工程似的巨献品,凯歌的拍摄有些许无奈来看。再看看他2002年拍摄的电影《温柔的杀我》,这是在《风月》遭遇滑铁卢以后的一部作品。这又是一部超乎人们想象力的电影,里面充满了好莱坞的各种元素,如同一锅杂烩一样,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又难以下咽。〈看电影〉对此的评价是,“此影片漏洞百出,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作为惊悚片来看,固然显得不济,作为情色片,也乏善可陈。”
 
      这是一部商业片,一部向国际影坛进军的片子,当然,也是一败涂地的片子。这就是这个梦游着的理想主义者的作品。在这个阶段,我觉得陈大导演,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历史,对文化,对时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和内心的驱动力。充斥着他脑子里的,是一些有关于名誉,有关于得失,有关于个人品牌的东西。成了国内大腕以后,成为国际大腕迫切的成为了陈凯歌的生理需求。作品离他所倡导的理想主义想去甚远,里面搀杂着太多功利主义色彩。
 
      这样一部急功近利的作品,在国际上自然无人喝彩,陈凯歌又回归到了他熟悉的国内路线。
 
     2002年,他还推出了一部电影,《和你在一起》,这部片子我是从头看到尾的,应该说最有发言权。其中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情节,侥幸的煽情,造作的语言,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就算王志文的表演不错,也根本无法扭转整个片子失真的硬伤。没有人能说服我刘小春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于一个风尘女子,没有磁场能让我在刘小春站在火车站拉琴时老泪纵横,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伦理,整个片子在莫名其妙中开始,又在莫名其妙中结束。一些煽情的情节配上音乐,竟如同小学生作文一样蹩脚。
 
       我感觉,这时的凯歌,已经气数已尽。对于《无极》,,,哎,我真的不想评论了。也懒的再评论了,这部集3年的内功炮制的作品,只能用一声叹息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
 
     无法否认,凯歌曾经是个成功的导演,尽管有过这些诧异之作。但是他的《霸王别姬》,他的《黄土地》的确是可以传世之做。他的《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也极尽历史感和时空的魔幻感。虽然没有在国际影坛捧过奖杯,但是仍然可以说,在某个时空,他能够与国际导演比肩。这些,也足以证明,他确实如自己所说的,对电影有着宗教般的狂热。
 
     但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他的失态,以及对几部异类的分析,才让我感觉到,实在无法说,凯歌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也象个正常人一样,对功名有着深深的暗恋。对名利有着切实的追逐。而所谓理想主义者,则其实只是陈凯歌的一种自我装饰。到头来,就只能如同赵忠详总说自己德高望重一样可笑了.而对一个网民的辎铢必较,又让众人对他的内心的狭隘,和一些有关名利的小算盘一览无余。
 
    这是怎么一个“理想主义”者 啊?对胡戈发难,凯歌,你真是 “不风魔不成活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情人节的心情
后一篇:不浪漫的地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