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蜂(博士,护士长)
将来花钱雇人养老会是什么一种光景?这个问题不仅是未婚未育者应该关心的,也是已经有孩子的人同样应该关心的。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养老院里的老人大部分都是有子女的。按照现在空巢家庭的发展趋势和子女离开父母所在城市另立门户的趋势,现在的年轻一代到了老年,大部分是不会得到子女的经常照顾的。加上女性寿命普遍比男性长,大部分已婚女性人生的最后几年也不能依靠丈夫照顾;要么自理到寿终,要么就要雇外人来照顾。
中国未来的养老院会是什么样呢?现在中国的养老院在中国人心目中得到的普遍认知是:命运交给了冷漠而陌生的员工,生活孤独乏味,而且随时可能遭到虐待。这种认知并非是空穴来风。中国养老院的护工,都是无证照人员,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都没有保障。中国养老院要么没有护士,要么护士很少;而且在中国,中专文凭就可以当护士,护士的职业水准不高。中国养老院还有一个现状是,公办的挤不进去,私营的住不起。其实,这一切都是钱的问题。护理人员工资不够高,导致招不到很多高素质持证上岗的人;养老院经费不够,导致生活条件不令人满意;国家没钱办很多低收费非赢利的养老院;而私营养老院要顾及成本,所以收费较高,现在已经是大部分老人住不起的了,如果再提高服务质量和环境建设,那就更贵了,更没人住得起了。将来,当现在的年轻人变成老人的时候,如果有钱老人多起来了,付得起条件更好的养老院的费用了,高级的养老院自然会多起来。中国未来的高级养老院什么样?可以参照现在美国养老院的样子来想象。
现在美国的养老院,负责生活起居的护工全部是考取了证书的,此外还有同样持证的“药物助理”负责给老人用口服和外用药。美国的护士全部是大学教育水平,养老院的每个区24小时都至少有一名护士在岗。护理人员是老人用按钮随叫随到的。还有专门负责为老人组织娱乐活动的员工以及社工来协调老人们多方面的需要。美国养老院的伙食是很不错的,比自家做的饭还要多样化,零食饮料也是随时有,不用额外付钱。所有员工都有严格的纪律,其中包括不得对老人实施身体或精神虐待,对虐待的界定也很严格。我在三个养老院各呆过几个月,从未见过一例员工虐待老人的事件。美国养老院从外面看上去也很漂亮,有各种绿化、草坪、小径、喷泉、公园式的户外桌椅,有的还有菜园来满足有耕种爱好的老人。听上去不错吧?只是,即便在条件这么好的养老院,也只有保留了大部分自理能力的老人才有幸福可言的。
养老院是按照老人所需护理的多少来分区的。我们城市最好的养老院,自理能力最完好的老人区,是一个个单元房,和一般的家居单元房一样大,厨房卫生间设施都有。价钱约4000美金一个月。住在那里的老人,既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到饭厅吃饭;既可以自己打扫房间洗衣服,也可以叫工作人员来做。他们既可以参与养老院组织的活动,也可以自己之间组织活动。可以互相结伴开车出去玩,也可以预约养老院的小巴士带他们出去。这些老人大部分自理能力都在,只是行动比较迟缓,个别事情需要帮忙,比如有的人手指力量不够需要每天晚上有个护工来给他刷洗一下假牙,有的人弯腰不便需要每天有人来给泡一次脚。这个区也有坐班的护士,就是注意观察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有没有变化,以及准备处理老人的突发疾病。这种最高自理程度的老人区,老人是很幸福的,比求儿女照顾要坦然得多。美国养老院的电视广告和宣传单图片中,就都是这种区域的景象,安详平和的老人在宽敞的房间里做活动,工作人员耐心而关切的在一旁微笑着。
而自理能力最差的特护老人区,和广告宣传中的图景有天壤之别,老人毫无幸福可言。我问过的所有在养老院这种区域作护工或者护士的人都说,将来自己老了,宁愿死也不会住进养老院。特护区的单人间只有十几平米,双人间不足20平米,只有最基本的设施,没有厨房,但价格是6000美元一个月,比自理区的大单元还贵。只是因为他们需要的护理多。
由于他们的疾病较多较重,养老院怕承担法律责任,所以给他们安排了繁杂的服药,治疗和护理时间表。即便是半夜或者凌晨,也可能有护士进来叫醒老人给药和查体,把老人的睡觉时间也切得不完整,更别说做别的事情的时间。这在我看来,绝对够得上骚扰的程度。从法律上讲,老人有权利拒绝接受这些治疗和检查,但是你一旦拒绝了,那么你以后身体发生什么状况就很难把责任归于养老院了;你就算上法庭,院方可以说,无法确认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是他自己拒绝治疗和检查造成的,还是我们造成的;所以敢于拒绝的老人很少。
为了把价格控制在老人可以承受的范围,特护区的护理人员人手也是紧巴巴的。而且护理人员的时间全部花费在繁杂的医疗和护理程序上,极少有时间顾及老人其他的精神需要,多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而且,特护区的工作人员因劳累而心情不好,在对老人的态度上也会体现出来。就算工作人员的语言举止从规章制度上来看不构成过错,老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冷冰冰硬邦邦。
养老院安排的活动,特护区老人往往无力去参加,他们也无力组织自己的活动,老人们之间也缺乏走动交往。而且,他们的情绪往往长期抑郁,没有心情做什么娱乐,只能是看看电视。至于离开养老院到外面去散心,更是少见。养老院是有小巴士可以带老人出去,但是特护区的老人的身体状况令院方不敢鼓励他们出去——万一在路上出了什么情况,这个责任谁负得起?所以对这些老人出行,工作人员多为劝止态度。
而且,精神正常的特护老人和精神病老人是被放在同一个区的。把他们拨在一个区是因为他们需要监护的力度和频繁度相同。精神病老人中总有几个是“武癫”,是会骂人,喊叫,或者打人咬人的。养老院不会为了这么几个人单独成立一个区。而且养老院不是精神病院,在法律上没有权力把精神病老人关进隔离室。养老院为了经济收入,也不会凡是有武癫症状的老人都拒收或者一旦发生武癫就送往精神病院。精神病老人只有在对别的老人造成了实质的伤害之后,才会被送往精神病院。于是,精神正常的特护老人就不得不忍受精神病老人给他们带来的搅扰和恐惧。有时候大半夜突然传来凄厉的尖叫把老人弄醒,有时候一个精神病老大爷突然进入老太太的房间举拳要打人,也见过一个强壮的老太太一把将一个瘦弱的老大爷从轮椅上拽下来扔在地上。我见到的这些精神病老人,至今没有一个被送去精神病院的。
这些问题,加上病痛本身和失能带来的沮丧,特护区的老人花钱虽多,也享受不到幸福。
收费养老模式,除了进入养老院之外,还有护理人员上门服务。使用这种服务的美国老人是两极分化的,要么是放弃治疗临终关怀的老人,要么是大部分自理能力都在,有病症但不需要天天处理的。而自理能力严重缺失却又不是临终关怀的老人,要全天候的让专业人员上门护理,那就太贵了,极少有人支付得起,也只能用非医疗专业的普通保姆代替。
以后中国的收费护理行业,也有可能逐渐向美国现在这样法治程度高,工作人员教育水平高,设施健全的方向发展。将来中国存款多的老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大部分自理能力缺失,疾病严重的老人来说,幸福仍然会很遥远。就算社会变得再富裕,专业护理人员的工资也会水涨船高,99%的严重失能老人还是支付不起全天候的,最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现在的年轻人为老来作打算,除了要尽量多赚钱之外,同样重要的是锻炼身体,远离恶习,保护老年的自理能力。
剩女成长记:
这是《中国剩女调查》作者罗爱萍和王蜂运行的微信公众号。该书用详实的调查,击破污蔑恐吓剩女的种种谎言,旗帜鲜明地支持剩女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国剩女调查》的延伸,我们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情感、友谊、亲情、职场、进修、养老等方面的经验、感悟和认知,也会不定期举办分享会或讲座,希望把单身女性连接起来,互相支持,互相打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