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来越抗拒为孩子牺牲自我

(2014-05-07 19:04:05)

    周末,11岁的外甥来我家过周末。他其实就是来我这里玩游戏,为了防止他沉溺游戏,我妹妹没有给他买电脑和Ipad,他只能周末到外婆家才能玩。我这里有台式电脑,我也不会像他妈妈那样管得严,所以他很喜欢来我这里。他以前来过三几次,我带他去看电影和吃饭,其余时间才玩一下游戏。11岁已经能自理了,比起一把屎一把尿的婴幼儿可好多了,但生活中突然多了一个需要照顾和教育的人,需要注意和张罗的事情就多了,结果就是身心疲累。我平时不吃早餐的,但他在的时候,我要起床去买早餐或带他出去吃。午餐吃太饱了,我就不想吃晚餐了,他说“晚饭呢”我才想起我不吃他还得吃。他睡陌生床睡不好,老是坐起来一声不响也不听我的劝告,我又害怕他是梦游跑到阳台外面跳楼……偶尔带一带孩子,我就无比感慨,妈妈与孩子合照时的笑意盈盈,只是养育孩子过程中非常短暂的瞬间,背后更多的是妈妈的操劳与牺牲。

 

    处理个人与孩子的关系,几乎是每个女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占据主流的妈妈们其实在享受着霸权而不自知,而我作为决定不结婚也正在抗拒生育的女人,感觉到自己的空间不断被挤压,有时候觉得快无法呼吸了。整个社会充斥着“女人的母性是天生的”、“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论调,大部分女人都结婚生孩子了,媒体到处是对母亲尤其是苦难母亲的讴歌,朋友圈晒娃,育儿文章疯狂转。更有甚者,只不过就是生了个孩子,就像拔了城头大王旗般趾高气扬(微博王小能的比喻,太精准了)。最搞笑的是,南方系有个记者去哈佛进修了一年,深情款款地写了篇心得,结果来了一句“不生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的败笔。到西方留学,没有吸收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精神,不管学到多少知识留学都算是失败的。自由和平等,就包括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

 

    ……与孩子一起成长、重新过一次童年……不管是大众媒介还是社交媒介所呈现的亲子关系,多是母亲与孩子,明明是父母双全但却像单身家庭一样;妈妈独自承担育儿重担付出的代价很大,但这些是不被看见和不允许表达的,经过审查后呈现的亲子关系总是欢乐祥和的。而我,只能从朋友的私下谈话中接收到能帮助还原真相的信息:两个朋友说,欢乐是有的,但更多的是辛苦;一个朋友说,孩子出生之后质量严重下降;还有一个想去留学的朋友告诉我,孩子还小,没办法复习英文,眼看着时间一年年过去了,内心挺痛苦的……有一个朋友,3年前我们还一起谈论各自的职业规划和梦想,现在的她忙着带孩子了,偶尔见到旧同事坚持梦想小有成绩,才感叹她的梦想丢了……

 

    舆论对母亲的讴歌和赞美,其实只不过想女人在婚姻和孩子身上倾尽一生而已。但这已经满足不了女人,至少,从我的不完全观察来看是这样的。部分妈妈们的辛苦、痛苦目前是不允许表达的,社会主流道德观和民俗文化施压,大众媒介的记者编辑会作为守门人进行审查。最可怕的是,很多妈妈已经把责任内化成女人必须经历和承受的,不敢大声说出她们的不满,只是偶尔哀怨一下“这就是命”或者“女人就是命苦”。她们的痛苦的根源在于个人的觉醒,却不被社会容纳,也无力改变。看样子,她们自己也不打算行动起来去改变。 

 

    关于女人孩子的信息很多,我自己更喜欢寻觅妈妈们无法被表达的那一面,这对我更有参考作用。每次从看起来温馨、欢喜的亲子关系中捕捉到妈妈们的不满和痛苦,我都尤其觉得珍贵。因为太难了,女人养育孩子的生活,大众媒介和社交媒体都太具欺骗性。我只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海量信息中寻找些蜘丝马迹。现在,我的已婚朋友们的亲子生活,基本就成了我的参考模板。不得不承认,认真观察的这两年期间,我节节“败退”了。夫妻感情好或不好,老公赚钱比她们多或少的,基本都是女人对孩子负起全责。丈夫或爸爸也和孩子玩,但很多时候,就是他有时间有心情的时候,逗一下孩子,给自己找点乐趣。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哪谈得上“养”和“育”。 

 

    女人生养孩子,乐趣是有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探索世界和发现自己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已经越来越怀疑代价如此大的乐趣是否有必要。人生有很多种乐趣,既然都要付出代价才能获得,何不选择代价比较小的那种呢?养孩子的乐趣,应该是所有乐趣中代价最大的吧,金钱、精力、时间……看到朋友周末带孩子出去踏青,感恩生活的美好。我忍不住对号入座,然后就觉得有点可怕,我可是无法对这感恩的,因为我喜欢宅在家里,但有孩子后是不行的。只要稍微想想,有个孩子之后,我日渐萎缩的工资就要分走一大半,每年出国一次的计划就要泡汤,我就蔫了。是的,我已经越来越考虑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自己的发展机会。不管是谁,我都不愿意为其牺牲。 

 

    如果承认每种乐趣都是平等的,“劝生派”的理由就站不住脚了。有时候,我甚至下定决心,如果谁要对我说不生孩子会老来孤独,我一定会对TA说,你就让我孤独吧!就像有人要对我说不结婚会孤独终身,我就豪气地说“你就让我孤独终身吧”。这是不是越来越自私呢?如果别人要这样说,我也不会反驳。我觉得自私才是天性,牺牲自己照亮他人才是扭曲的。

   

    可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久了,我已经越来越在意自己的感受,做事首要原则是让自己开心快乐。改变自己迁就他人的事,现在这个年纪做不了。有了个性,也拒绝被改变;有了社会经验和阅历,也有能力和资本拒绝被改变。情感专家会把我这种类型的归类为“爱无能”,但其实这只是诬蔑的名号而已,他们“劝婚”失败,所以恼羞成怒。好多男人想找年轻女人结婚,原因之一大概就是因为年轻女人没有的能力抵御重塑吧。和一个20岁的女人结婚,可以轻易地控制她的思想发展,但和一个30岁的女人结婚就有点难度了,和40岁的女人结婚,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独自一个人生活,任由自己的思想自由发展,真的会塑造很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个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