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被征服的前夜(下)

(2011-03-04 07:59:00)
标签:

杂谈

辩论题目是:我们的社会有太多的透明度还是太小?(we have too much transparency in our society or too little)我猜,就是维基泄密引发出来的辩论题目。我很惊讶这个题目。又想起了国内一个学者的话。他的大概意思是说,国内某些人,利用西方反思西方民主的缺憾作为国内停止......的理由。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这些英国人走得也太快了,我们还在为争取信息公开而努力呢,他们就讨论了透明度是否太过了。想献媚的文人知道了,不知道会不会又以这个为理由劝诫大家不要那么执着呢。

 

有个神奇的偶遇。本来要给我们上今天下午的这门课的老师,因为要去做研究,今年就没给我们上课了,我周二还打算给她写邮件,今天就遇到她了,顺便把写邮件的事情说了说。这个老师只是作为嘉宾来给我们上过一节,当时叮嘱我们做研究不要老呆在图书馆,一定要走出去,去伦敦找人聊天,还说伦敦什么样的人都有,你肯定能找到你要找的人。之前听说,她是女权主义者,今天她的一句话我就知道她是了。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吧拉吧拉,她给我们介绍参加辩论的嘉宾,最后的一句话是“虽然他们全是男人”(大概的意思)。性别意识这么强烈,肯定是女权主义者。这老师,台上的嘉宾问还有一个人去哪了,她拱起双手当喇叭就喊:打电话去了。关系应该很铁。果然,嘉宾回答其他问题要提到她之前提问时说的观点时,总是很亲切地呼她的名字。

 

参加辩论的有前英国驻某国大使,BBC新闻学院的某某,还有满是头衔的法律界人士,还有一个真有意思,当过军官,做过记者,做过生意,还开过餐馆(当然这个餐馆是和新闻行业有关的)。律师的表达明显是受过训练的,抑扬顿挫,中气十足。不过,律师是正方,这个比较难辨。因为开始之前,做了个先期投票,绝大部分票都投给了反方。辩论双方文质彬彬,说话节奏都不快,(可能和年龄也有关系,第二场辩论双方比较年轻)比较适合我的听力水平。他们说的观点,还的确是能给人启发。同行的同学也是这个感觉:之前有朦胧的意识,某句话就帮她打通了任督二脉。最后辩论结束,投票,还是反方赢了,但是主席公布了有9个人改变了主意。这次辩论很有意思,第一次遇到开始之前投票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人都不满足现在的透明程度。正如BBC新闻学院的教授在总结陈词中说,越透明意味着越多信息,越多信息意味着我们越接近真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