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征服的前夜(上)
(2011-03-04 07:35:14)
标签:
杂谈 |
我想我就要被这个地方征服了。
周二是我最忙碌的一天,课程从早上至傍晚。这个周二傍晚一下课,我便飞奔赶去市区的校区听一个辩论。题目是spin doctor是否会影响政治信任。参加辩论的人员看介绍很有名,但我不敢肯定。一个任课老师也在听。今天上课,老师介绍说,那些都是很厉害的人物,某某某还是英国最厉害的什么什么。原来真的都是厉害人物。这是我第二次听辩论,这才发现有些特别。第一场辩论是parliament house听的,当时的议题是维基泄密。摆设是这样的,一张大长桌,5张凳子,中间的是主席,左右两边是支持方和反对方。双方队员各有10分钟陈述,然后观众提问,双方回答,最后投票,统计票数,主席宣布谁输谁赢。就在第二次听辩论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港剧中的庭审镜头:控辩双方面对法官陈述。国内法学界也曾提及,西方法庭这样的设置不会导致控辩双方的对立情绪,而国内的法庭设置是控辩或者原告被告双方对立。这种说法还可以再讨论,但是我听的辩论也是体现这样的思路:观众最后会投票,观众是最后决定者,所以辩论双方必须面对观众陈述理由说服观众,而不是与对方争个你死我活。很可惜的是,第二场辩论,我的心不知道飞到哪了,辩论双方尤其是一个daily mirror的编辑,说话像开机关枪一样,我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精力去听。于是便演变成了有时候想我自己的事情,有时候听一听。
第一次听知道什么是辩论,第二次去听知道设置原理和法庭一样,还知道了一般有粉红色和绿色两张卡,每种颜色代表支持正方或反方。今晚去听了第三次,我便知道这里的小团体很喜欢搞辩论。只要预约,便能去听。不过,我今天没预约,下课了听同学去听辩论,题目很吸引,我就跟着去了。我们又飞奔去市区了。从下课到辩论开始只有1个半小时。出了地铁站,那条貌似立交桥的东西,让我想起在西安做访谈的情形,可是也就是刹那的感觉。因为其他东西有天壤之别。我们边问边找,真的是穿街过巷。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穿过充满生活气息的住宅区,尽管都是矮矮的旧楼房,商店也会把桌子椅子摆到街上,可是就是很有感觉。然后,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门口摆了张桌子签到,上楼,还是比较宽敞的地方,温馨又温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