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皮斯因为改挥杆跌落神坛

标签:
高尔夫思皮斯汇丰冠军杯改挥杆 |
分类: 高尔夫时评 |
思皮斯因为改挥杆跌落神坛
刚才看到新浪有个新闻贴,是谈论思皮斯跌落神坛的遗憾。
觉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先看他的胜率:
美巡赛参赛场次:181场
胜利:11场(胜率6%)
最重要的胜利:美国大师赛、美国公开赛和英国公开赛
前十:63场(35%)
前25位:108场(60%)
再看他的胜场:
2015年,他赢了5次,
2016年赢了2次,
2017年又赢了3次,其中包括3场大满贯
(资料来源:新浪新闻)
最近三年,思皮斯很挣扎,开始以为他因为赢得太多,需要消化;后来发现等待太长,疑惑丛生;最后完全接近失望,不知道那个神奇的乔丹会不会再回来?
思皮斯原来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球员,所以一直关注,他的挥杆特点很明显,属于天赋型,当时就怕他改挥杆,一改神奇就还给了上帝。
很多人认为美国高尔夫水准极高,其实很多时候,也未必,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好医生就是要能治病,治不好,科学、程序、规范,叫得再响也白搭。
思皮斯改挥杆惹大祸
业余球友都知道,改挥杆的时候,必须隐瞒真相,不然绵羊也敢约球上位,像极了等着痛打落水狗,可见改挥杆一直是个永远的痛。
和思皮斯不熟,所以没有特别的消息,知道他改挥杆是从新闻里读来的,他在岁末谈第二年的目标,说想增加距离。
其实我感觉他肯定要改挥杆,因为他的距离不上不下,身体又不差,有点贪念很正常。况且所有具有统治力的巅峰争冠球员,都是长打者,老虎伍兹鼎盛时期,绝对长打。尼克劳斯也是长打,甚至我看到尼克劳斯介绍,他的2号长铁可以果岭停球,神话一般动作和力量。小麦更不要说了,长打突破了身高的极限,只能让人景仰。DJ长打绝对惊人,本来统治力很强,他只是被推杆拖下神坛。
思皮斯想要改挥杆是大概率事件,距离是最好的理由,但是,以我对挥杆的理解,思皮斯绝对不能改挥杆,尤其是为了距离,因为为了距离改挥杆是大动,为精准改挥杆是小手术。
他的动作非标准,尤其是握杆,不论改不改握杆,最后被改动的挥杆,都会面临极大地风险;还有他的推杆也是过去式,不是现代的标准型推杆,只要心念一动,准星俱失。
很不幸,两样都发生了。
传统挥杆和现代挥杆与改动挥杆的关系
挥杆的分类,我这里只谈一个角度,就是传统挥杆和现代挥杆。
传统挥杆比较个性化(当然早年研究不足也是原因),球员天赋和勤奋多过技术,挥杆千奇百怪,虽然有本霍根开宗立派,建立起现代挥杆的基础,但是早年挥杆,即使尼克劳斯也很另类。现在的挥杆比较标准的比如托马斯等,已经将现代的身体和技术完美结合了。日韩挥杆教学水平很高,似乎走了另类的路子,代表作是日本的宋山英树和韩国的安承载,慢起杆其实隐含了一个解决现代挥杆弊端的秘诀,不知他们是本能运用,还是理论教学。不过我很受启发,这可能是未来挥杆发展的方向,这个以后谈。
美国球员从小在球场里泡大的,比赛特别多,只要愿意,从五六岁开始就可以打比赛,所以,极高频率的比赛,可以筛选出最多的天才,美国天才太多了,巴巴沃森、里奇富勒、DJ等,思皮斯也是代表人物,天赋型选手就怕改挥杆,因为高尔夫动作虽然简单,但是挥杆牵涉身体所有的关节和肌肉,又对精度的要求极高,一个挥杆动作需要形成稳定地发挥需要很多年,好成绩需要绝对的平衡,动作改变,就失去了平衡,想打好成绩只有梦想了。
总结:传统、非标准挥杆能不改,尽量不改,除非找到真正理解整体挥杆的教练。
思皮斯的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没有仔细对比思皮斯前后的挥杆,所以现在发生什么我略过,其实也不重要,这是他的教练需要做的事情。我只是分析他不能改挥杆的理由。
思皮斯挥杆不是很标准,所以,最早我特别注意观察他的握杆,在佘山比赛的时候,还近距离确认过,他的后手握杆有点偏左,而不是传统握杆的拇指与食指根部骑缝压在中线,这种握杆控制上杆顶点的手腕比较容易,但是限制手腕发力,缺点打不远,优点打得准,这个和思皮斯成绩好的时候的特点吻合。这种手型,没看到美国传统的教科书有推荐,不过很可能会是一种方法,以后看吧。
挥杆打远的动作标志(因为只涉及思皮斯动作,重点放在手腕),其中之一就是上杆顶点的屈腕要充分。这个充分屈腕与思皮斯的握杆手型是一个矛盾的对立面,如果对挥杆整体的理解不充分,就会犯这个错误。练习场里增加屈腕打远没问题,但是这个破坏了挥杆的原有平衡,到了比赛,这种被破坏平衡的挥杆,将在压力下崩溃,此分析和思皮斯这两年的比赛结果相吻合,他经常打得好好的突然挂了,应该是这个原因。
如果我是思皮斯的教练,绝对不会同意他改挥杆增加距离。
思皮斯要增加距离,唯有在身体的发力上做文章,但是西方对于人体的理解,处在比较低的层次,只会增加肌肉力量,思皮斯这个类型,过度力量练习,将是高尔夫的大忌。只能用太极拳的原理,可惜西方没有太极拳,西方人打太极,都像是北美崔哥教的,也就广播操的效果。思皮斯如何增加发力,这个文字说不清,略过。特别提醒,西方的健身房的增加肌肉方式,对思皮斯益处不大,因为他肌肉力量不弱,练多很容易走偏,健身房增加肌肉只对那些身材颀长,柔韧性极好的人作用明显,副作用较少。
总结:思皮斯不能改动挥杆动作,但是可以用增加发力方式增加距离,这种方式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健身房锻炼,而是中国的太极方式。
思皮斯的推杆问题
全部原因都来自思皮斯的压手腕动作,这个问题,我在过去的文章中,一再提到,这是传统的推杆动作,在慢速果岭时流行,压手腕可以抵抗紧张,可以作为启动动作,统一后面的各个技术环节,得到稳定的发挥。
这个动作最大问题,是会干扰和影响杆面的方正,当果岭速度越快的时候,这种弊端就会被直线放大,这种坏结果,在近两年思皮斯的比赛中经常看到。
有人问,为什么思皮斯原来凭着拿了这么多冠军。
其实打球人都知道,当状态来了,怎么打怎么有,这很正常。还有一个人年轻,杂念少,专注力超强的时候,推杆的弱点会被忽略,但是年纪大了以后,专注力不够,动作的弱点都会被放大,这点看米克尔森推杆就知道了,他也是先压手腕再推球,年轻时很无敌,现在很悲催,早已退役的大易哥艾尔斯也是压手腕的,结果差不多。
总结:推杆最好动作标准,不然后面吃大亏。
(后面如果有时间,逐一点评大牌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