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逆袭之十一—青春期的叛逆与伪命题【中】
(2018-05-24 10:28:30)
标签:
青春期叛逆应试教育中学生教育旅游网瘾 |
分类: 教育问题 |
青春期的叛逆与伪命题——应试教育的逆袭之十一
(维清)青春期的很容易伴随着叛逆期,来到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挤入他的家庭,但是青春期,并不一定会发生叛逆,这不是标配。
青春期是一个孩子成长比较关键的阶段,一个懵懂的孩子,在疯玩的日子里,忽然发现自己长大了,过去从上仰视角看到的扁平世界,上半段被太多的天空覆盖,直到有一天,他忽然间发现,世界原来可以平视,不需要抱在爸爸妈妈的臂弯就可以看得更远,于是他想学着爸爸妈妈一样的,要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要告诉这个世界,我已经长大了,我和你们一样,我个子很高,我力量开始增长,我就是我!
我不是你们曾经逗乐的玩具,我不是你们显示自己权威的背景板,我不是你们的出气筒,也不是你们曾经理想和愿望的寄生体,我就是我,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年轻人。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设想,做父母的是否给了孩子这些最基本的成长必须的营养?
很不幸,大多数父母都做不到,甚至在今天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社会大趋势之下,很多家长都是认同“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歪理,在最该对孩子放手的时候,家长联合社会上所有的的社会力量,社会舆论、学校教育模式、老师的教育理念、补习学校的精英理念,所有的都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逐渐放手的阶段,进行肆意妄为、不加掩饰、绝不可商量的全控制,这个就像在山洪暴发的时候,有人在河道上拦起了大坝,理由是蓄水养鱼,不知道比喻是不是恰当,不过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这个不可行。
一旦山洪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疏导,其它无能为力,因为上游涵养大水的能力太弱,如果上游植被很好,大水就会少,很可能变成娟娟的清流。
青春期的叛逆最好的办法就是疏导,等他自己明白,如果实在不明白,他的一生可能就定格在他青春期之前所学的基础之上,做家长的只能接受,因为生活不可能倒行,前人的经验只能警示后人。
写到这里,我想说,青春期可以有,叛逆期不可以有,叛逆期是可以避免的,青春期的动力可以作为孩子一生升级换代的最佳时期,反过来,对一个孩子来说,青春期的行为基本上是最后的机会,决定他一生的成就。
他因此成为一个伟人,他因此成为一个学者、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商人、工人或者警察,基本行青春期时最后的机会,再早一点就是中国的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如果在青春期的时候,一个孩子孩子在和大人做躲猫猫的游戏,你叫我干啥,我偏不干,你叫我朝东,我肯定走在向西的路上,孩子再用一种自毁的方式,来宣布自己的长大,这是非常悲剧的事情。
因为青春期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因为孩子刚刚长大,智力提升极快,生命力旺盛,思维像极了一块干燥的海绵,随时渴望吸附一切知识的水分,这个阶段也是人生中难得的简单的日子,只要不谈恋爱,基本上少有真正的烦恼,吃喝不愁,社会关系简单,学习的氛围最佳。大多数成年人都知道,一旦大学毕业踏上社会,太多的繁杂事务会挤破自己脑袋,如果经济条件不好,更是走投入路的感受,想要学点新东西,实在要有百倍的忍耐力才行。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叛逆期太长,一辈子想要有大发展就难了,因为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抗拒学习。当然如果他以自己的学习方式代替了应试学习,那又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