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教育也是试错教育

(2017-10-04 12:18:05)
标签:

教育

应试教育

试错教育

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也是试错教育

                                           ——应试教育逆袭之十

 

(维清)现在应试教育让家长最受伤的一点,就是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甚至要求家长辅导孩子的学习难题,用以保证孩子能够跟得上学校越来越难的课程。

表面上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当下的成绩很好看,都是100分,或者接近一百分,让大家感觉自己孩子很聪明。

事实上,这种行为就是朝三暮四,为了当下的成绩,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强行扭曲孩子的成长轨迹,这个与社会上为了GDP的增速,牺牲环境是一样的做派。

 

前面文章说了,小孩子的教育养成习惯是关键,给孩子布置任务需要留有余量,让孩子对完成的任务(做作业),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任务太重的后果,一个是完成后会很难受,或者完不成更糟糕,这对幼小心灵是极大的打击,让孩子从小产生畏难情绪,最坏的结果变成逃避学习,就是天大的悲剧了。我称这为急功近利,投入越大反抗越大,最后鸡飞蛋打。

另一个后果就是今天说的,应试教育凡是以名次为先,追求完美的表现,百分为最,包括作业都要求满分,相信很多老师一定说好,因为这个可以证明老师的能力,被证明能力的老师,也就可以获得名声,然后依靠名声,置换成经济利益,这个我不想说太多,因为教师如果不谈责任,也就是一个职业,无可厚非吧。但是,我这里是对家长讲的,满分的思维,其实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伤害。

我想重复一句,追求完美分数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永久性的伤害。(当然这里的追求完美是指代分数,不是追完美的行为,这要有区别,追求完美的行为培养,高端教育的内容。)

这个也可以作为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希望避免。

 

 

一个孩子从婴儿开始,到幼儿园,再进入义务教育阶段,这个过程可称为成长教育,从大概念上说,成长教育是积累,积累踏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另一个功能就是试错教育,因为孩子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都是从孩提时代过来,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想要自己早点具备大人的能力,来做出正确的决定,想想都很爽。这个时期,做的多也错的多,因为小孩子的见识浅是最自然的事情。不懂就要错,要不错就要不停的去学,这是良性循环。

于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错和改错都是一个正常发生和持续发生的事情,并且在这个错进错出的过程中,孩子慢慢长大成人,这个错包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有的家庭,为了保证应试教育,剥夺孩子一切学习之外的事情,也就剥夺了孩子出错的机会,这个也是与学习一样,没有出错的机会也是一种错。

由于小孩子并不参与社会活动,他们所有的事情,基本上只是关乎自己的成长,所以错的多,最多显得调皮一些,并不会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利的后果,当孩子的成长过程,会从无数次的出错和改错的过程中,明白事理,找到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帮助他在成人阶段,减少出错的机会,出错以后可以即时改正错误,弥补损失,最后赢得更多的成功。然后如果从小不出错,到了成人阶,任何出错,如果不能及时改正,都需要自己付出极大的代价,有的甚至无法弥补。关于这点大多数成人都会有所感,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任何的成长教育如果抹杀了孩子的试错教育,其结果就是讲一个不完整教育的孩子送入一个现实而严酷的社会,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对人的一生来说,没有完美不错的人生,出错是一种必然,即使伟人也不可避免,普通人怎么可以逃得过。

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出过错的人,茫然踏进社会,原来简单而感觉丰满的教室,忽然变成了千奇百怪的复杂世界,很容易就让这些原本很优秀的莘莘学子出错,而一旦出错,那些自感从不出错的就容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没错过,甚至在心理上都无任何的承受能力,应对自然容易失误。

现实环境是现实的,没有人愿意做保姆,于是一个看似很好的,曾经最优秀不出错的年轻人,因为处理自己的错误不恰当,被社会慢慢的淹没,曾经的最优秀不出错,这时就变成了累赘和包袱。

 

这个也就是我们平时习惯说的,小时候第一名或者前三名的不一定最好,成绩中间的在社会上比较容易成功,道理就在这里。中间的其实也很优秀,但是他们经常出错,所以成就就不是最好,他们想要优秀,必然要学会改错,这种改错能力就是他们成长以后最大的财富,当他们踏上社会,就很容易根据现实情况和自己的能力,调整姿态,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去适应社会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样成功就显得更容易一些。

 

小时候那些最优秀的孩子,他们学习能力是很强,因为错的少,改错的能力就弱化,甚至这种能力变异成,拼命要维护自己分数地位的能力,当他们踏上社会就傻眼了,因为年轻他们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想要维护自己独占鳌头的能力,成了最负面的情绪,等待他们的肯定是不断地挫折,这是又是最需要他们踏踏实实的改错,可惜这项能力对这些优秀的人是不具备的。结果不适应社会的人一定会被社会淘汰,因为社会是现实存在,无人可以撼动,除非你是伟人,是来拯救时代的。当然拯救不了自己的人,是拯救不了任何事或者物。

 

说句残酷的题外话,现在很多新闻中,那些跳楼的孩子,甚至已经上大学了,或者大学毕业了跳楼了,撇去其它原因的,如果单是学业上的因素,这些孩子一般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曾经很优秀,不出错,另一个从不责罚,这种孩子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尊心越来越强,但是心里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当压力一旦积累到他或者她承受不起的时候,他或者她就崩溃了。

经常出错的孩子,经常被责罚的孩子,都是厚脸皮,一般不会走绝路,打死都不走的。

有关责罚孩子我前面写过一篇《为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再回到学校,对于家长来说,如果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但是这种良好心态的依据,我可以从试错的角度来谈。

我听到太多的妈妈抱怨,陪着孩子做作业太幸苦,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然后就想发飙,就想发火,最后真的都发了,孩子凄凄惨惨怯怯……

这些错误的情绪,一个来自学校错误的教学模式,以及家长错误的理念。

每一个孩子都是个性的,都必须得到个性化的对待,在学校人比较多,不能强求,但是自己的孩子,做家长的必须个性化对待,任何的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都只能作为对孩子现阶段能力的测试,这个作用,是给予现阶段家长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作参考,不是让大人高兴或者发怒的理由。

我前面说过,中国应试教育只有一次考试是重要的就是高考,其它都可以忽略不计,而高考之前所有的时间和考试,就是给家长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只要让孩子在高中阶段完成好的习惯培养,孩子自觉冲刺,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任何早期的暴怒什么的,都是家长自己因为杞人忧天而惹的祸。

 

从教师专业的角度,让家长自己检查孩子的作业,是一种违背师德的行为,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侮辱,因为所有优秀的老师都是通过批改作业,从学生的对错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别,并进行教学计划的相应调整。如果学生因为家长的参与,导致全对的作业,或者不对,反正家长参与了,那么老师如何精确的了解学生的能力???说实话,家长检查作业的后果,就是投入极大的精力,帮助不负责任的老师,损害自己孩子的利益。说到这里我都想哭出来。

 

孩子有错,家长何老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的所在,引导他自己解决改错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培养起自我改错的能力,以后他碰到问题就不会害怕,家长也可以省心很多,过过舒坦日子。

从试错的角度,孩子成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要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比分数重要一百倍都不止。

重要的再说一遍: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要比分数重要一百倍都不止。

如果是家长,读完这篇文章,希望以后看到自己孩子成绩不好,就不必发怒了,而是需要赶紧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去解决它,这样孩子的成绩就会好起来。

这样愉快教育的感觉就可以找到了(维清)。

我在《为什么可“棍棒底下出孝子”》专门提到,责罚孩子一定是态度问题,各种态度问题,包括学习态度,成绩坚决不能成为责罚孩子的依据,这个是必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