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也是犯傻
十年前我为足协设计中超品牌的故事(维清)
关键说明:十年前,因为我在体育频道运营中超版权,为了使中超效应最大化,配合频道以及东方卫视的推广,我自说自话的为中超做了一个我以为的方案,至今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好东西,因为足协没在乎,今天想来感慨良多,只是情绪之后,最遗憾的是:子在川上曰,十年不再来。
真没想到国足会混成这样,能够在小组赛,与鱼腩球队打得死去活来,还不赢,不论是看还是想,最后都是痛彻心扉的过程。足协的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走老路死路一条是肯定的,80亿也难救。我不由想起来十年前,为中国足协策划品牌方案的事情,当然现在不论对错,完全都是犯傻。不过对我这个非常理想化的人来说,这是宿命,反正这辈子都是干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多一件真不多。
前段时间在汽车里听收音机,听到嘉宾们悲情的说国足竟然在世预赛的小组赛就要提前四轮被淘汰,我完全被震惊了,这中国足球整体大踏步后退,逆中国社会整体向前的潮流而动,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实在不敢想下去,每想一次,都止不住泪水滔滔,这可是我曾经多么爱的足球啊。
中国足球其实有无数的机会,比如94职业化的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机会,结果中国足球只做了一个拥抱“财神爷”的动作,继续走自己的老路。后来甲A玩不下去了,换个名头玩“中超”,也是一次机会,但是“宅男”换了一快“男宅”的牌子,继续窝在自己的温柔乡里做伟大的“走向世界的美梦”。直到今天,改制、换牌都做过了,领导人的机会越来越少,机会成本越来越高,想要走出泥足深陷的沼泽地,难,好在钱多多是最大的便利,在这金钱的世界里,钱多也是思路。
十年前,也就是“爱福克斯”出现的那一年前年底,我刚刚从体育频道的赛事部转到运营部,因为过去和足球打交道比较多,领导让我负责与足协对接,正好是熟悉新工作的阶段,所谓熟悉其实就是,有点无所事事。当时感念中超不易,因为“假赌黑”新闻,在纸媒、网络如火山灰的全覆盖,中国足球形象整体灰头土脸,难听一点,灰多到黑,第二年拉赞助不容易,就替人瞎操心,自说自话的为中超设计了一个品牌形象,叫“阳光中超”,我的本意是中超形象这么黑,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这是百口莫辩的时候,越辩越黑,最好的方法,是避而不谈,然后告诉大家,我未来想做怎样的人。而且我觉得足球是年轻人的运动,足球运动的本身就是阳光里,绿茵之上,被足球激发起的青春飞扬、年少张狂。我甚至还想好了后续的方案,就是品牌的冠名与赞助的推广方案,因为我分析,原来联赛的赞助商百事可乐,很大原因是因为中超“黑面形象”而避而远之,因为只要看他们青春靓丽的广告形象就知道,这种联赛形象就是倒贴钱送给他,也未必要,因为是负能量作用。如果足协能够改变品牌的形象,更贴近这些大品牌的阳光心态,有完备的方案、宣传计划、曝光率,那么说不定他们会硬着头皮信一次,中国足球可能好起来,其实这么多年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一想又是泪流不止。
我把方案做好后,给了当时我直接领导运营部主任(现在跟着张大钟去阿里体育了,也算中国体育版权界最资深之一)、台里领导,得到了肯定,然后完善方案,利用年底,我们频道组织全年联赛转播协调会的机会,想直接交给负责当时足协具体工作的南勇,希望能够碰出火花来,推动足球的发展。多方努力,终于明确他会亲自来参加会议。这里要多说几句,这个会议是SMG最早做的。当SMG拿下中超版权后,开始对中超转播进行了首次整体技术升级,首先由五星体育制作了中超电视转播的规范手册,对体育直播较少的地方台进行适当的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和支持。有了这个方案,中超各队在比赛中的差异会小一些,虽然国内大的地方台在设备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如果转播方式不同、经验不足的话,会无限放大这种差异,而我们的协调会的任务就是要缩小这种差异,让球迷在观赏球赛的时候,尽量得到相同的观赏体验。
会议上南勇还发言了,我像怀揣个野猫,被百爪挠心般的熬着,长长的会议总也不结束,那时有没有智能手机可以消磨时间,好不容易在会议结束后,在南勇离开前找了一个时间说上了几句话,可惜他似乎没有任何兴趣;我只好继续找当时的总经理瞿郁明,他曾是上海申花俱乐部的总经理,过去一直打交道,算很熟,就直接打电话,可是他似乎也不感兴趣,但是,我还是硬让他收下了“阳光中超推广方案”的碟片。结果泥牛入海。
我还把碟片给了足协下面的负责具体工作的中层,反馈说不错,可惜领导不感兴趣。后来听说南勇谈下了“爱福克斯”做冠名赞助,我想中国足球还是不缺钱,闹哪样啊,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傻瓜,操那份闲心干什么。当然再听说,爱福克斯是个笑话,接下来南勇自己也进去了,我还能说什么呢。世事无常,其实还是有规律可行的。
过了一年,我和我们的主任去足协谈事情,南勇的爱将总经理吕峰(后来跟着南勇一起进去了),对我说,你们的方案,我改了改,下午要去见赞助商,拉赞助,谢谢啊。中午我请你们吃饭,这算是我一番幸苦的唯一收获,一句好话,一顿饭,我现在想来也是泪水汹涌,太感动了。后来他在中超开赛前,做了一个中超推广与游戏的现场活动“激情中超”。我觉得以我接触当时的很多人,吕还是想做事与能做事的人,可惜了。
我的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品牌的形象,一个是品牌的推广,这个方案我也是藏着我的私心的。因为刚到运营部,也想表现一下,所以,顺便跟着中超品牌的设计,做了一个有利于电视台的宣传推广方案,当然这个新品牌的本身也需要较高的曝光率。而且那个时候,集团已经将原来的上海卫视改成了东方卫视,对东方卫视在全国的收视率和广告营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原来设想中超尽管形象不佳,但是中超的比赛有本地球队,就会使东方卫视在比赛传播的过程中,以弱化了地域特征的方式强效传播,现成的版权,几乎等同免费推广,但是当时的番茄台还是青涩状,太酸。
还有更让我非常遗憾的是,上海体育频道(当时的称号,现在的五星体育)原来有一个全国性的以中超联赛和中国队比赛为主的全国性栏目《足球记事》,而且已经在全国球迷当中赢得了很多声誉,播出也以每周的直播卫星传输,各地体育频道联播的方式进行播出,可是因为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的合并而取消了,等到集团拿到中超全国版权的全部权利,没有对联赛全面报道的全国性栏目,这明显是一种特别的缺憾。
当然最后我发现还是我错了。这是一次错误的推销,在错误的时候,找错了对象(其实是唯一对象)。就如足协不在乎品牌一样,番茄也不在乎中超的影响力,她们只在乎中超暂时的收视率比重播的电视剧差了很多,除了集团摊派的部分,其它坚决不播,更别说在中超的传播上借船出海了。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似乎都觉得自己很对,只是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原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永不知。
其实我的方案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并不是很详细,最后的完善需要足协自己来做。我觉得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是大方向模糊,然后就盲人摸象般的理解,然后是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思路。我的原意,首先是设计一个品牌的主题形象,大家一起努力,然后足协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包括奖励、处罚动作来影响俱乐部、球员、教练的联赛行为,让联赛自主进入良行循环的轨道;我另一个重要的设想,就是在联赛的夏季联赛休整期,设立一个年轻球员的比赛,增设各种足球基本技术的单项比赛,同时进行组队年轻球员的比赛,这种比赛的目的是为难以上场的,年轻的联赛板凳队员提供另一个进阶的机会,而且这些年轻球员,如果在球队不能得到联赛上场的机会,他们说不定会用更多的时间精研个人技术,以求全新的崛起。而且这种比赛可以融合更多的球迷活动,对联赛的形象与推广都是好事。
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只要有些整合,所有的方法都是现成的,这几天看到微信在疯传“中超联赛颁奖典礼上新人的空缺的吐槽”,就可以知道一直以来足协在新人培养上少有作为。现在开始从校园足球抓起,总算是回到了原点,就看方法了。
这个方案与我很有纪念意义,因为这是我写的第一个PPT,最简单的模式,我请频道的视觉总监做了一个模板,全篇都是文字,没有动画,甚至照片都没放一个,这是我风格,希望叙述简单明了,整体性强,当还好在没有再花大功夫,不然真的更悲伤了。
当时,我兴致勃勃的还想了方案的2.0、3.0版本,其中包括了赞助商的的招募计划,足球的高端论坛等等,我设想足协应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而不仅仅是前来推动中国足球的整体发展,足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生体,所以足球就不能自己玩,要让全社会参与大家一起玩,已经将社会最好的资源、工具都注入足球的发展之中,那么中国足球不前进都不行,而不是现在喊破嗓子要走向世界,结果是大踏步的后退。当然这些空想我没有继续写下去。
这次新的足协会怎么做,很期待,年底了,足协会给社会一个什么承诺,中国足协会告诉中国球迷,80亿的中超要怎样向前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