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杆、菜花果岭、技术与冠军推

(2015-06-24 10:21:23)
标签:

高尔夫

思皮斯

美国公开赛

推杆

钱伯斯湾

分类: 明星风采点评

推杆、菜花果岭、技术与冠军推

维清

 

这两天喜欢高尔夫的都在议论达斯汀约翰逊在美国公开赛上的最后一推,也就一码的距离,竟然推不进,更令人意外的是前面还有一推不过四码左右的距离,这么短的距离两推不进,对于大满贯上的领先选手来说,实在是匪夷所思。

 

问题在哪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包含着无数小问题的问题。

 

最后一推首先是策略而不是技术和信心

 

我觉得如果要分析约翰逊这极其受伤的最后两推,还是要先看看乔丹思皮斯最后的两推是怎么推的?因为他们都是中距离的老鹰推。

思皮斯当时的心境,从电视画面来看,估计已经要沸腾了,因为作为观众已经要疯狂了,更何况当事人,他从16洞推进小鸟球,领先三杆,本来已经基本确保冠军的归属,因为后面17洞是个三杆洞,相对容易控制,却出现大失误而失去了两杆,将领先的优势丧失殆尽,最后一洞无任何优势可言,18号洞是5杆洞,也是约翰逊的强项,他很可能会两杆上果岭,存在抓老鹰的可能。这时思皮斯顶住压力,用最完美的技术发挥,将球两杆打到了旗杆边,获得了5码左右的老鹰推。如何推最后的两杆,这是考验思皮斯比赛智慧的重要环节,思皮斯出道以来,推杆是他的制胜利器,这种推杆遇到常人必然以决绝的方式,当以一推必进,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思皮斯似乎没有,看得出他已经很紧张了,甚至到了快要控制不住的阶段,推杆前的程序动作也做的不是很完美,从电视转播可以很清晰的看见,思皮斯的老鹰推似乎有点匆忙,只是他很轻柔的将球推到与洞口平行的位置,偏了一个球位;这个动作明显的表示,他没有选择强烈的推进意识,因为用必进的方式推,就要多点过洞,他没有;这么短的距离对于巡回赛最顶尖的推杆好手来说,偏了一个球位,证明他推的时候杆面没有回正,这是一个有失误的推杆,但是,思皮斯留给自己一个最完美的小鸟推,只是毫无悬念的一撩进洞,绝不给自己任何压力,也就没有失误的可能。年轻的思皮斯在最后一推之前已经为自己预留了消除紧张的释放空间。

再看约翰逊的最后两推,他是下坡推,难度更大,第一推就大了,还拐了一个大弯,显然他有一推制胜的意识,但是这样留下第二推一码左右就变成了尴尬的压力推,在加上有点侧坡球位,难度瞬间放到了无限大,在这样紧张激烈的大满贯决赛,最后的决胜一推,压力之大难以想象,就是推杆好手也无必胜把握,何况他的推杆极不靠谱,最后他的第二推没进,甚至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其实这点距离,在如此紧张到爆的情景下,两人的推杆技术已经无所谓了,剩下的仅仅是策略问题。约翰逊的推杆并不是他的强项,如果他推杆好,早就确立了冠军的席位,但是,他没有,因为整场比赛他推丢了无数的小鸟球,推杆烂,压力大,他还要硬推必进之球,完全是撞大运的做法,最后输掉比赛,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反观思皮斯,他虽然推杆极好,但是迫于当时大赛巨大的压力,知道自己可能会动作变形,就选择了推到洞口,力保小鸟,等待胜利,而不是强硬进攻。从这个方面来讲,思皮斯胜在策略,约翰逊败在智商。

 

 

菜地果岭需要走线的推杆

 

这种果岭象菜地,赛后球员大吐槽,但是说再多也是牢骚,反正比赛也结束了,冠军也产生了。现在不需要谈论该不该有这种果岭出现在大满贯,而是需要讨论如何在这种果岭上推杆。

我记得好几年前,上海最早被拆的球场叫东方巴黎,是个不标准的迷你球场,只有四个四杆洞,没有五杆洞,距离很短。我遇到过一次,他们的果岭被杂草毁了,就是这样的菜花表面,完全的凹凸不平要比钱伯斯湾厉害多了;那时候我时间少,打这个球场只要两小时不到,离市区还近,所以为了解馋还是来了好多次,当时正在研究推杆的各种推法,所以实验了几种方法,发现只有用强烈的上旋球来走线,球还是可以听话的,当时看着球沿着自己想象的线路进洞,很震惊。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种现实的存在必然有一种方法可以适应。

这种道理自然也符合钱伯斯湾的状况,看电视转播,各位大牌的推杆方式一览无余。最悲哀的是那些用敲击较多的方式推杆选手,不好使,尤其是在那几个状态非常不好的果岭上,推坏了几个就束手无措了,如果碰到大下坡的短球位,不能用力又要走线,用轻轻一碰的方式,肯定进不了球洞。因为大多数球员已经习惯了光滑的像镜子一般的极速果岭,推杆稍稍一碰就滚很远,只要上了线就容易进洞。所以很多球员包括后期的老虎,甚至使用不收杆的方式来推球,用减少上下杆的幅度来控制杆面,这种方式如果果岭速度慢一点,动作幅度一大就容易失去对杆面的控制;用大力容易造成肌肉过多的颤动,依然控制不住杆面。

推杆、菜花果岭、技术与冠军推

 

思皮斯的老式推杆

 

思皮斯的推杆方式很老式很传统,主要标志就是用压手腕的方式作为推杆的起动点,这种推杆非常符合早期高尔夫草长、慢速的果岭,所以当思皮斯来到钱伯斯湾的时候,在推杆上他已经占有了先天的优势。

思皮斯在第三轮的时候,推杆也出了问题,我记得最少有四个三码左右的短推没进,这在以往的比赛中,我是没有看到过。最后一天决赛的时候,思皮斯赛前认真的练习推杆,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思皮斯加大了压手腕的动作,导致了他推丢了好几个球。我感觉他是不是为了让小球走线,而加大压手腕的角度,这个疑问只有思皮斯自己知道,但是从比赛的进程分析,他在开场后的几洞,依然推丢了好几个球,是否与他增加压手腕的动作有关,我不得而知;但是,在比赛后半段思皮斯似乎已经控制了自己的推杆,推出了一些好球,甚至以16洞的那个长距离小鸟球,做成了奠定了胜局的基础。虽然没法知道他怎么想的,我从理性分析角度猜测,这个动作应该是有助于他推杆制胜的。

美国公开赛放在钱伯斯湾,我觉得简直专门是为了让思皮斯夺冠而设的,何况他的球童还是当地人,又是个最年轻的球场,其他球员都陌生,果岭适合他的推杆方式,唯一爆发的长打者约翰逊不仅一路丢掉好推杆,最后一洞还三推直接退出争冠,真是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思皮斯好运如此,真是天赐一般。

推杆、菜花果岭、技术与冠军推
      思皮斯的推杆竟然这么传统型

 

压手腕动作需要柔韧性和依赖良好的感觉

 

压手腕的推杆估计过去很流行,因为我看到米克尔森、厄尼尔斯都在用,这种推杆的优点是容易推出上旋球,走线很好,尤其是在速度慢、草比较长的果岭上,能够走线非常重要,而且慢速果岭需要更大的推杆力,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压手腕”启动信号,让推杆的启动更加稳定,其实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

但是,现在的果岭,尤其是大多数大满贯的果岭都非常快,小球轻轻一推就滚很远,再使用压手腕做启动动作,会是动作幅度过大,不利于控制推杆的杆面,再做顺势动作,会使线路的偏差更大。所以,现在的推杆方式,必然是裁剪所有不必要的辅助动作,让动作越简洁越好,外在的启动动作越少也越好、越小越好,如果再能保持推力的柔和,就会更好了。

我以为思皮斯以后最先出问题的可能就是推杆,因为压手腕对柔韧性、对感觉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柔韧性变差、感觉不在,就是老米和厄尼现在的样子,好的时候很好,不好的时候很不好,状态很难控制。不过业余的可以用压手腕的推杆,优点是平时大家都是在慢速果岭上混,启动点清晰有利于稳定发挥。

 

思皮斯提出了新的哲学问题

 

思皮斯用这种老式的压手腕推杆连获大满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甚至他的挥杆也是朴实到了极致,如何评价思皮斯的表现,他开放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新的更符合科学原理的挥杆与过去的朴实纯粹的挥杆之间如何比较?记得老虎评价过他与现在年轻教练科莫的关系,他说他们之间要多谈谈高尔夫的哲学问题,从结果看谈得有点失败。不过现在将淳朴的思皮斯的上升到大满贯得主的层面上,这个其实也是哲学问题。

推杆、菜花果岭、技术与冠军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