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维清weiqing
维清weiqing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11
  • 关注人气:3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锡杯,也是我的梦魇

(2014-04-09 08:42:50)
标签:

体育

高尔夫

锡杯

球爱的天空

分类: 明星风采点评

刚刚看完《锡杯》(Tin Cup),(又名:球爱的天空),结尾令人震撼,影片的主角罗伊,在最后一洞,五杆洞第二杆需要230多码才能过水的巨大风险下,连打12杆才将球打上果岭,还弄了一个直接进洞,赢得了全场的掌声雷动,但是这直接抛弃了有可能夺得锡杯(美国公开赛)的巨大经济价值,你可以说他是英雄,也可以说他是头蠢驴。虽然在影片中已经对罗伊暴躁、执着的性格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在这最后一洞,连打这么多杆,实在让所有的看客激动,或者崩溃……

 

上次小郁提起这部影片,我感觉看过,但影像模糊,就上网去找,画面质量不是很好,看着不舒服,前半部断断续续好几次,都被事情打乱不能一次看完。后来想起了,很早就买过这个碟片,也是因为画面质量太差看不下去,想等高清版的看。影片的开头,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高尔夫教练的故事,破败的场景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

这次吸取教训,完全抛开了画面的质量,只以内容为最,结果看见了激情四射的画面,后半段就一气呵成了。

 

首先要为罗伊的扮演者凯文·科斯纳的球技鼓掌,他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个在美国公开赛上也有竞争力的职业球手,精湛的球技,再加超越常人的能力,这对一个好莱坞影星来说是一个挑战,没想到,凯文的挥杆如此标准、流畅,用业余身份把球杆挥到这等职业高度,实在匪夷所思。

 

罗伊的球打得非常好,但是脾气不好;任性非常,对球技很在乎,对成绩不在乎,敢做敢为,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有非常孩子气,是一个极端纯真的人。但是现代的社会并不是为这样的人准备的。现代人需要遵守现代人的游戏规则,而为人的真诚与技艺精湛并非是最重要的。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到,现代最成功的职业球手并不一定是那个球打得最好的人,而是综合素质最符合大赛模式的那个人。罗伊最讨厌的朋友,西姆斯球没有他打得好,生活却比他成功,原因就在他不追求挥杆的完美,而是他把自己的能力,在所有的环节上发挥到极致,并因此得到最大的收益。

 

影片在专业上的表现非常完美,香客球的插曲就是一例。这个段落对于大多数业余球手来说,非常可乐,对于罗伊这样的高手,在美国公开赛上一样出此洋相,只能慨叹高尔夫的神秘莫测。最搞笑的是那个解决问题的罗密欧,这个其貌不扬的球童,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让罗伊将口袋里的硬币全放到左口袋,左鞋带打双结,左耳夹“梯”,他用这近乎神汉装神弄鬼的动作,竟然治愈了罗伊莫名其妙的香客。

 

香客球是很典型的例子,也是理解高尔夫动作的关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是很有天赋的职业球员,对于动作的根本性问题,也有很模糊的时候;对于职业球员来说,香客球大多是因为重心偏移造成的,而不是本身动作的问题;有的球员遇到香客,匆忙去改动作,那才是万劫不复的地狱了。不过罗密欧的建议其实非常接近真实的情况,他虽然不能很明确的指出香客的错误所在,而是通过用物件偏左放置,让球员潜意识重心偏左,让球员更接近他原来的重心点,也就顺利的解决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到,文化传统对项目的影响力,这些看似简单、神秘的行为,其实都是美国高尔夫文化的一部分,普通的教练,有了传统,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真的非常佩服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对运动的理解不是一般的深刻,才会制作出如此的专业性极强,可看性俱佳的经典影片。

 

这部电影真正扣人心弦的,是罗伊的三号木,成就了他球技的天才,却毁了两场好球,最后一场还是美国公开赛,这本来是他一举摆脱苦逼教练生涯一个辉煌瞬间,最后成了他人生难以逾越的高峰。影片中的第一次正式比赛,球童罗密欧不让他强攻,折断了他的三号木,最后他自己折断了所有的杆,用一根七号铁打完了全场,获得晋级,天才了得;在公开赛上,四天比赛,在18洞的水前,他前三天都是三号木直攻果岭落水救帕;最后一天,虽然他将球一杆击上果岭,却很不幸被上帝开了玩笑,小球在旗杆边转悠了一圈,又滚到了水里,最后他原地打了十二杆,最后一杆是直接进洞,赢得了全场的欢呼,但是,失去了他在大满贯上最可能改善他人生的名次。

 

性格即命运,为什么人的命运会跟着性格走,就是人到了关键的点上,他所做的决定都是他的性格制定的,人的纠结,不过是犹豫而已,最后都是性格的决断,是性格决定了选择的方向,然后命运就跟着走了。最后一天的十八洞,我猜想他第四天还会直攻果岭,只是没想到球会滚下果岭,好莱坞的编剧真能吊人胃口,然后就可以无休止的抛球再打,这每一次抛球,我想都会引来观众难以遏制的悲痛和遐想,这球打得上去吗,这抛球的戏剧动作当真是好莱坞的剧作神话,我叹为观止。

 

打球的人喜欢说,高尔夫既人生,但是何以人生,大多数都是模模糊糊,无从得解。《锡杯》用一个情节就诠释了人在高尔夫里体现出来的人生意义。

选杆就是选择人生,击球就是锤击命运。

我简直看不下去,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一辈子也总是选择最具风险的一条路,选杆其实也是我人生的梦魇,至今还是如此。这无疑就是一种人生的赌博,博还是不博,这是人生的大问题。我想,打球的人喜欢这部电影,其实也是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打球时的样子,攻还是不攻,永远是个问题,最后就成了人生的全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