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老詹谈谈空挥

(2014-01-08 23:27:39)
标签:

高尔夫

体育

分类: 博友文章

最近,天寒地冻,没有老詹的毅力,早早封杆,不下场、不练球、在家不空挥,也就有空到新浪博客转一圈。看到詹体有时跟几句,不多,因为都是错,说来说去都是老问题;有时看到老詹情况好转,还没来得及为他高兴,他又离开阳光大道,拐走羊肠小道,方向也看不清,也真难为老詹兜兜转转热闹的很,让人啼笑皆非。

这次看到老詹的空挥调调,忍不住又回了几句,引得老詹咧嘴大笑,经不住这里多几句嘴。

不过,我还是先要强调象老詹这样在北京寒冬和雾霾的双重夹击下,能如此坚持,真让我崇拜地五体投地。老詹打不了职业,也可以作为职业的榜样。

 

不过我还是要提一下,老詹的空挥论还是很有问题,不能因为精神可嘉,就忽略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

 

空挥越多越好,还是只有正确空挥才好

 

争论焦点:老詹认为空挥多多益善,挥多了就是好;我的论点是,空挥需要正确动作,动作不对,空挥有害,挥得越多,害处越大。

 

网友Bennyliu88  留言:

空挥对中、低差点的球友,是一个提升球技的方法。空挥时设订(定)一个击球点(虚拟球位)是必需的,尝试改变,站位,握杆的强、弱势,肩的水平线,体会集中球位的深浅度,或一号木,加大挥杆的力量,去取得身体的平衡点,把再空挥的感觉移植到实际的击球来印证。。。盲目的击球习练得只是错误的“肌肉”记忆。

我在留言中引用的一段:我看的不是很仔细,感觉我们的意思差不多,就留言:

前面已经有网友liu88说得很对,空挥对高差点还有一定的用处,对于你这样的不是很好。
空挥如果有用,必须是动作绝对准确,而且球杆的重量还要差不多,如果徒手或者过重过轻都会对你的挥杆产生不利影响。你的胯部动作有问题,空挥非常不利稳定性的建立。道理省略,太复杂、说起来太麻烦。

 

我的第一句话的描述,被老詹抓住了把柄,他认为我引用错了,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我们的观点基本一致,就是这位88老兄卡纳基学得比我好,批评老詹不动声色,比如最后一句。

 

为什么空挥好而击球差?

 

后来老詹又回了一句:我是完全反对维清的这个观点的~计划所有的球友多会发现自己空挥的动作比他击球的动作要好~如果要说有问题~击球动作的问题往往会更加严重~

老詹认为这证明了他的空挥就是好的观点,而我恰恰认为这证明了我的观点,对于盲目空挥的人来说,对于打好球是不利的。

我实在没想到我和老詹对问题的理解竟然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让人不可思议。

 

高尔夫学习在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效果和目标,空挥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刚刚接触高尔夫的球友,空挥可以让一个菜鸟选手,尽快地熟悉这个很别扭的身体动作。这也因为高差点选手在这个阶段的目标,主要是学习动作,而不是最快速度提高成绩。

当菜鸟成了一个中级选手,甚至向高级单差迈进的时候,空挥动作要谨慎,因为高尔夫是一项极其精细的运动,在做挥杆动作的时候,一点点偏差都不能出。

高尔夫的高水平,是体现在高质量的重复挥杆上的,而不是偶尔的一次挥杆。如果只有一次挥杆,运气好打败老虎都不是很难的事情。一个三杆洞,百杆团成员说不定也可以猴一下,而泰哥舞姿都不一定抓鸟。

想拥有标准的高质量的重复挥杆,就需要击球者在挥杆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各个关节的位置与变化,并且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的重复击球。而对于大多数业余的选手,都不可能清晰的意识到这些关节的位置感,原因很简单,没有时间、精力、好教练、身体素质等等。

如此,我将挥杆分成两种模式:

一种是对正确的挥杆动作有清晰理解的,他们在空挥时也能很好的控制这些关键的点,所以,空挥可以保证和正常击球差不多的动作,这种空挥对击球就有帮助。

还有一种是对动作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依靠击球的手感来打球,这在业余中居多,而且动作不规范手打球就多。这些球手为了保证每次都击到球,击好球,他们必然在挥杆的过程中,需要对错误的击球动作进行补偿。比如大多数业余选手,下杆基本以外侧为主,高差补得厉害,杆面又控制不住,很容易出现大右曲;低差的可控性较好,补偿可能会因为杆面控制力强,击出左直球,小左曲都是可能的。这些选手的每次挥杆,都因为有击球效果的参考,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挥杆固定模式,形成肌肉记忆,久之可以击出很好的球也是有的,甚至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也是一位网友引用红宝书里的教练说的道理,挥杆差、握杆也差的人有可能会很可怕,因为缺陷被固化了。

如果这种选手进行大量练习空挥,很可能会出现大问题。因为他们练球的参照物是击球的实际效果,你没了击球,比如前面说的外侧下杆,你可以不用补偿动作,很潇洒的下杆,你的右侧身体没有让开也没有关系,手往外送一点就行;这也就是老詹提到,在很多业余球员身上经常发生的事情,空挥很好,到了击球时候,就必须让挥杆从外面回到正确的轨道,这样没让开的右侧身体直接会把杆面挤出去,香客、大右曲等都来了,就是这个道理,空挥、击球没了参照物,后果很严重。当然也有一种例外,这人天赋超群,空挥就是能复制击球的过程,

我们再回到前面88老兄的留言,他提到了很多细节,都是动作理解的要害,反过来他的意思也是,做不到这些,就会形成错误的肌肉记忆,会害死人,不知道老詹何以认为,这是支持他观点的留言。

最后,强调一下,业余爱好者的空挥好,击球差的现象,正好证明了,盲目的空挥是有害挥杆的,对成绩不会有太多的帮助。不知有多少朋友同意我这种说法。

 

我其实是反对老詹进行大量的空挥,因为老詹腰部的动作有问题,他上杆顶点也有大问题,这种动作没有击球参考,只能形成混乱的肌肉记忆,到了击球时只能混乱击球的效果。

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估计老詹这次仍然不会接受,因为老詹就是老詹。

 

 

从手机上看到,有阿宣网友留言:真是建议你去了解一下乒乓球运动.同专业的教练,体育界的人士学习.不要轻易的自我判断.

    这里作点解释,我是很敢说话的,但是我从来不乱说,我不了解一定不会乱说,这是我的习惯。乒乓球我很熟悉,打的很多,因为小时候这是真的国球,甚至还自己买书学习乒乓球的旋转等专业基础知识;我今天的对乒乓球的理解,还得益于长达十多年一线体育记者生涯的历练,97年蔡振华在天津世乒赛第一次囊括七项冠军的时候,我每天要在体育馆里呆上十多个小时,从采访到赛事转播,对象都是乒乓球最顶尖的高手,这个与老詹从儿子的教练那里看两眼所得到的结果,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我有时间,很想写写,中国足球和乒乓球之间的比较,为什么一个长盛不衰,把自己打得都快断了奥运之路;为什么一个打来打去,总是看不到世界杯或者奥运之路,这次对普通球迷,甚至现在的小记者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对我只是一点点体会而已,因为看多了,有比较,自然就有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