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高尔夫 |
分类: 我的中年人学球方式 |
《最近铁杆进步了》
今天(11月20日)在棕榈滩打了81杆,差点破八,虽不是最好成绩,不过因为情况特殊,值得记之。
因为下月的我们CF球队的月例赛就放在棕榈滩,球队有个规矩,就是一般会举行一到两次的试场活动,今天是第一次试场,来了十人,分成了两个半组,也是很热闹,中午吃饭的时候,已经要把两个桌子拼起来了。
棕榈滩刚刚开场的时候,也是我刚刚学球的时候;我第一次下场就在这里,处女航的地方,记忆就特别的深刻。这里的切杆和推杆的果岭我也特别喜欢,很大、变化也多,果岭的维护也很不错,总之是个练球很惬意的地方。第一场球虽然打了一百二十多杆,但是打了两个帕,其中一个三杆洞,差点推鸟,很是惊喜。
说今天的特别,是因为这几天都没有练球,因为扭伤了腰已经两天了。前几天很忙,没时间打球,就想在家多练一些空挥的动作,试了一个急转的模式,当然是为了打远设计的,没想打天冷身体没有活动开,抡了几下,似乎感觉还好,后来发现腰板住了,好几天都不能大动,养了三天,没摸杆。前一天还不想打,但是这早就约好了的球,不去很扫兴的。咬牙去的,打出好成绩,实在没想到。
总结下来,一号木最烂,3号木次之,但是铁杆和短杆推杆相对好些。一号木也有原因,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到了球场很是不顺,球童结束时总是把我的杆换错了,汇丰杯后的第二天到佘山体验真正锦标赛级别的球场,球童最后却把我和朋友的推杆换错了,导致紧接着信心满满准备下场破纪录的时候,被研究推杆的去向的思维分了心;然后最近的又一场球,球童把我和同组朋友的一号木换错了。所以,这场球,我板着腰,用别人的一号木开球,结果就是大多数球,都是连滚带爬向前走,距离很短,最大的好处,不出大问题,最多也就是在长草里待着,但是,距离之短,让我心深深受伤,很多两百码都不到,好在今天球场特别友好,为了维护蓝梯,把大多数的蓝标发球台都放在了白梯上,这样才让我很多一木开球不足两百码的球,有了上果岭的机会。第一洞,只有337码,我开了一个低平的左拉球,只能在左侧长草打第二杆,160码多一点,我用了6好铁,击到旗杆边两三码,抓到了第一只小鸟。第二洞,只有三百零几码,我用3号木开球,还是拉左,留下的距离还是只能用6铁击球,也上了果岭,这洞又抓了帕。
最后的成绩其实还可再好一些,但是最后几洞在体力下降的情况下,有点得瑟,废话多,有个洞52度攻果岭,这本来是我最拿手的距离,但是,前面吹嘘里一下,我对这同组的后九说,今天腰板着不转,所以一号木一塌糊涂,但是胯部限制住了,身体不乱动,铁杆和短杆是我最近最稳定的发挥;话音未落,一杆下去一个香客。结果最后阶段的一共出了两位香客,让我打出最好成绩成了奢望。当天的后九罗刀也是如此,因为上一场他被同组的阿德77杆收拾了,所以今天他下场前也是抱着报仇解恨的心态,想要乘此翻身,结果低级失误多多,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错失很多好机会。想法太多,太过高调,必然受伤,应该是高尔夫的铁律了。
这场球我铁杆好了,标昂也多,有三个6码内的鸟推,可惜只进了第一个,第二个下坡暗线没看出来,看线现在已经成为我很大的问题了;第三个干脆推杆的杆面没保持住,这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弥补,稍嫌遗憾;不过有几个十多码的大下坡长推,都是推倒洞口边,手感还是很享受的。还有两个短切的失误,也和练习量太少有关系;还有运气问题,一个沙坑球落点不好,落在一堆没耙平的小沙堆的前面,这种球比荷包蛋都难打,沙堆阻下杆的位置,球和沙还不挨着,要用力把沙堆和沙堆前的小球全部抛出沙坑才行,沙坑壁野蛮高的,需要用死力气,结果,这个球虽然打了出来,但是冲力太大,过洞太远,没有进入一推的距离。总之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棕榈滩是我第一次下场的地方,想起当年在电脑里还留着很多当时纪录的文字,翻出看看也很有味道。
《半夜的思想:还是握杆太紧》
写于2007年5月8日
现在早上醒来太早,越来越频繁,非常恼人,今天有点兴奋,也许是昨天的那个小鸟球,让我回味;当然如果联想到相伴左右的的很多超级大右曲,心里就没有什么值得轻松的,因为如此成绩不会下降太快。我一直在思考,在练习场好好的直线球,为什么以下场,就要超级大右曲,或者左曲,左拉,除了挥杆平面的变化以外,还有什么?(自我点评:当时是真的不明白,现在很清楚那里出错了,调整也很快了;学习还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
忽然想到可能是在下杆途中,本能的握杆太紧,让球杆僵死,而僵死的杆面,其击球平面很难保证与击球方向垂直,其容错率极小,所以下杆时杆面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让小白球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然而,如果握杆放松,其击球瞬间,只要挥杆轨迹正确,杆面的略微不平,将会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而自行调整,因为球杆本身并没有僵死,是灵活地,这样也就使球杆的容错率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击球力度越大,容错率越大,放松状态下的杆面感觉是柔软的,不容易因为杆面的一点点不正而引发大面积的崩溃,这样也是球杆制造时,利用较大的杆面来提供较多容错率的初衷。
我在下场打球的时候,之所以很多时候,太多的超级大右曲,回想起来,当时头脑一片空白,练习场里积累起来的条条框框统统没有了,又想将球打远,不知觉的加大了握杆力度,有时虽然也放松,但是在下杆途中,又将球杆握死,击球瞬间还是僵硬的杆面,结果当然不会好,而往往我在球场上将球打好的瞬间,都是因为对成绩不抱幻想的时候,好球出现,我这第一个小鸟球也是,最后要结束了,整场球感觉超级烂,时间很晚,球场都要下班了,寻场车已经远远的跟在我们的后面,加上强烈的逆光,看球很困难,而且,前面除了木杆和挖起杆还可以,中长铁杆乏善可陈,170码,用6号铁,已经做好了,找不到球的准备,没想好最后发现,球在盲打的状态下,落在了旗洞边上,留下了一个小鸟推。
第一次(棕榈滩)下场,得到的两个帕,也是如此,其中最典型的是一个四杆洞,也是快结束了,被前面的太多锄地运动,弄得没有信心,当时一号木还用不好,整场都很少用,我说最后了都用一下,没想到笔直就出去了,上了球道,于是,我说5号木也用一下,又直直地飞了出去,起飞的角度还非常完美,就这样平稳的上果岭,拿了一个帕,根本惊喜,也是在最放松的前提下得到了;还有很多次,下场之前的几天,在练习场里很有心得,下场时也满怀希望,结果,开始都打得很坏,后九洞已经不抱太多希望的时候,往往连拿好几个帕,状态放松了,练习场里的感觉就占了上风。
这将是我以后一个阶段,需要下球场解决的问题。
也许,老虎也面临这个问题,因为他的挥杆轨迹,肯定没有问题,但是,一号木开球巨大的失误,来源于他的爆炸式挥杆方式,很容易因为注意力太集中,或者分散,在击球瞬间,让手不自然紧握,导致杆面僵死,出现失误。这样评论老虎是不是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