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宝马大师赛高尔夫美兰湖时尚体育体育 |
分类: 明星风采点评 |
宝马大师赛杂谈(二)现在每到深秋的季节,国内的高尔夫大赛就非常多。最高级的汇丰杯的赛事级别,也在不断提高;本来日渐式微宝马大师赛,在被美兰湖捧起之后,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再看刚刚在观澜湖结束的老虎伍兹与麦克罗伊的天王对决,铺天盖地的观众跟在这两位世界最顶尖高手身后,近距离品味着他们每一杆的精彩,这是球迷何等的快意(可惜我不在那里),作为高尔夫基础极为贫弱的中国来说,国内的球迷相比世界其它的高球欠发达地方,是最幸福的球迷。
当然幸福太多,有时看球就有点懒散,过去天天报道,现在挑挑拣拣的去。
我是06年底开始迷上高尔夫,一个月后,佘山的汇丰杯开打,我每天7、8点钟到场,先是泡在练习场里,看大师们的挥杆,果岭周围的短杆,练习果岭上的推杆,然后跟在老虎后面走9洞,感觉大赛的氛围,那人山人海,就是在美国也不过如此。身上挂满了长枪短炮,累得臭要死,心里很爽快。这个阶段学习为主,时间花得多,收获很少。比赛基本看不懂,只有对职业球员出球一刹那的犀利,感受极其深刻;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耳濡目染的感受,现场的这些非凡体验,是促使我从更高的台阶起步,避免从一开始就走弯路。
如果不是拥有从开始就跟着大师走的经历,我觉得自己很可能会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去理解高尔夫,并形成我头脑中的一个特别的高尔夫,而这个姓我的高尔夫,很可能就有别于实际的真确的高尔夫的样子。所以想要触摸最顶尖层次的高尔夫,惟有依照高尔夫的最高标准的规律来走一条正确的路。偏离了也就只有快乐高尔夫这一路了。
这次我是比赛第一天到得比较早一些,还看到了张连伟和梁文冲的练球;第二天有事没去;第三天是周六,带着儿子去体验大赛的氛围,可家中各种杂事太多,计划的早出门很容易就变成了晚出门,一路堵车,到了球场只呆了一个多小时,带着儿子看了挥杆、切杆、推杆,然后到出发台,看球员开球,走了第一洞。已经是中午了,因为下午儿子有画画课只好先走了。
午饭是在宝马的车主贵宾室里解决的,可以用一些点心解决肚子问题,节约了很多时间。我三天中午都是在这里解决的,第一天最好,四楼天台上无人,五六个人服务我一个,三明治、点心、饮料、咖啡和酒都有,我匆匆填了肚子就走了,第二天在一楼的室内,儿子吃得也很满意;最后一天,楼下满人,楼上人满为患,只有面条饮料供应,还要长长排队,栏杆边也挤不进去,人多了感觉就太满,但是,人少了也无趣。仔细想想人生本来就是很纠结的,好的感受可能只在自己的内心平衡吧。
现在看球的感受,只觉得越来越平常了,对挥杆的要素理解越多,可以直接学习的地方就越少,更深的道理,很多时候还必须带着疑问回家去思考;当然从职业球员在球场内的表现来体会,感觉却越来越精彩,一路走来,已经可以循着球员的思路,去琢磨球场,这也是很赞的事情。
这次的外来球员,年轻的较多。前三天领先的美国小将格思里,提前放光,最后掉了链子,我觉得也正常,这是年轻球员的必由之路,不然何以成长。最后的一天,我也跟着走了五洞,可以感觉到他的紧张,知道高尔夫是需要磨练的运动。
年轻球员多了,看挥杆就少了很多趣味,因为国外年轻球员都是在一种现代的挥杆模式与理念下教出来的,动作类型差不多,变化就少了。这里也就白老虎维斯德伍德的动作还有点个性,他那接近健身房先生的健硕身材,发达的小前臂肌肉,都让他的挥杆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去适应标准化之外的探索。还有唐纳德的右腿是挺直的,这个在欧美德高水平运动员里是很少见的,利用右腿挺直可以为左腿的支撑提供稳定的支持,但是,可能弹道的失误会更多一些。达利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另类,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这现象可说是世界科技发展给人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弄得太过就是危机了。当我们享受最新科技在揭示事物本质方面的最优结果的时候,我们也在承受着事物多样性逐渐减少这样一个事实,生活中的例子太多了。现在类似于卡波斯这样的个性化挥杆越来越少了,尼克劳斯这样的大力挥杆不会再出现了,因为很少有球员会去重复走哪条以伤害身体的方式,去获得更多的冠军的危险之路。尼克劳斯的巨炮挥杆,完全来自于他粗重双腿为胯部大幅运动提供的强大动力,他无数次的将这动作火力全开,收获了鲜花冠军和财富荣誉的时候,他不得不在运动生涯结束的时候,再用现在的高科技,将髋关节全换成人工的了。
现在大多数职业球员所使用的标准挥杆模型,是通过各种科学方式,在借鉴了传统的职业球员的经验之后而形成的,只要不是僵化的理解和模仿,在规范标准的过程中,如果在同等练习量的基础上,标准挥杆会比个性化挥杆多出非常多的稳定性,这样长此以往,个性化的挥杆很难有生存之道。
如果职业球员想要保留自己的个性,估计只有在标准化的大框架下,才能展现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