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老虎的夜晚让人想入非非

(2012-04-08 12:31:03)
标签:

高尔夫

米克尔森

卡波斯

体育

杜夫纳

中国

老虎

分类: 明星风采点评

 

     今天按照旅游卫视的时间起床,3点半,这个时间老虎已经可以休息了,72杆成绩,可以知道老虎没有想法。

 

     今天最后一组是卡波斯和杜夫纳,这两人的挥杆形态各异,都是率性而为,没有受到现代高尔夫标准挥杆的影响,很多人很喜欢,他们动作看似不标准,为什么还有竞争力?尤其是卡波斯已经50多了,这是为什么?

 

     昨天吃过晚饭,我看了一张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的碟片,现在什么都有,在碟片店看到了这些耶鲁、哈佛公开课的东东,买了几张,为自己名校想法圆梦。这课是“金融市场”,因为这些年对金融保持着一定兴趣,只看了前半部,有一句话印象深刻,这位充满了睿智与学究气质的教授说:“金融是创造价值的”,这是一种现代的理念,通过金融运作创造财富的增值,这是真的?还是一种貌似高端的理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将危机转嫁,由普通人来承担危机的成本,21世界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而变相掠夺,比如次贷危机的结果,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最大被掠夺对象,隐性不说,即以表面的美国两房倒闭,中国就是冤大头,所以,金融创造价值不是对中国来说的,中国一直在贬值,通货膨胀越来越猛,美国的东西越来越便宜,中国的东东越来越贵;再比如,中国外汇购买了美国国债,而美国通过金融衍生方式,将这些国债换成资本,投入到中国进行投资,收取投资利润……我们享受什么,获得了一个“中国制造”的奖牌,最管用的还是发达国家对我们“反倾销惩罚”的时候使用最多。我们勒紧裤带去学西方金融,我们学得会吗,这位教授开始介绍了他的5个助教,其中有两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我想什么时候,中国的金融学家,在学习了西方这些理论之后,也能让中国金融创造价值,能做到吗?当然我还在想,谁会是下一个冤大头?这个教授在讲课中,使用了很多公式,晦涩难懂,让我昏昏欲睡……

 

     走远了,回到高尔夫的大满贯赛场,看看米克尔森的挥杆,这是一个真实和蔼,爱家的大男孩,始终怀着羞涩地微笑,感觉就像美国小镇里走出来的不老青年,今天他打了绝佳的一个后九,有一头老鹰,还有很多小鸟,他在18洞推进的那个小鸟,让他兴奋地挥起了“米氏太极拳”,这是我给他封的,因为他的出拳非常有特点,从肋下悄悄出发,击出立即收回,像弹簧一样,非常收敛,不像老虎的虎拳,挥到了天上,有一个凝固的造型,强调我拥有这个世界,安静老米的爆发,仅仅是让大家一起共享这开心一刻,而老虎只是让大家敬仰,这是两种不同的人,是两种不同思维形成的巨星形象,同样,他们的挥杆也是来自于不同的类型。

 

     老米的挥杆是纯自然,很少人会说学学老米的姿势,因为这个太难了,不仅因为他是左手怪,他是一个轴人,记得有一次比赛攻果岭,攻上去滚下来,他一定要到那个点,来回4、5次硬生生把一个比赛自残了。老米短杆世所公认,他打发疯了,神仙也难挡,但是,大多数时候他都因为率性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老米基本上没听说过他有大的修改动作,他是一个朴实的人。

     老虎成长路线则不同,老虎的挥杆形象完全代替了现代挥杆的发展历史,他继承了本霍根的挥杆理念,他也继承了加利普莱耶的健身理论,而且,老虎还从麦克乔丹的手里接过了耐克的商业推广模式,让他塑造的“完美形象”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老虎是现代社会最完美的体育顶级的经典形象(丑闻之前),其实这种模式对于市场是良性的吗?老虎的形象也成为美国文化推向世界的一个部分,一种利器,这也是一种体育范畴的“金融创造价值”。

 

     现在已经从神坛回归的老虎,真能回归变成一个普通明星的老虎形象吗?这次的崩溃有可能是老虎急于求成回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我是记者一定要问问他。

 

      现在的顶级体育赛事,所比得其实不仅仅是赛事的本身,淹没在金钱海洋中的体育竞技正在异化。

 

     哈林顿今天后九连续四个洞,抓了四个鸟,也是调整挥杆以后的回归,也是现代理论的拥趸,球员一旦上了现代挥杆这艘“魔船”想下来,真不容易;这里也许是在给我们启示,现代挥杆和身体条件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挥杆是把人体的使用到了极限,而人的身体是在自然衰退的,人身体极限值也在随着时间持续降低,所以,每过一段时间,这些代表着现代挥杆的明星球员,就必然需要调整挥杆以适应身体的机能的退化。老虎如此,很多人都如此。

 

     追求极限很多时候,是当下看起来很美的事情。

 

     卡波斯打到了现在,50多岁还在坚持,是不是和他的自然挥杆有关系,如果他的体能好一点,结果会怎样?一个人如果能够一直坚持,几十年的能量也是难以估量的。这可能也代表了两种挥杆的学习模式,一种是从小不变的挥杆,一招鲜,吃遍天;另一种是以现代化的科学研究结果来指导学习挥杆,然后去征服世界。

 

     不论是卡波斯、米克尔森、杜夫纳、卡布雷拉等很多明星,他们挥杆按照现代挥杆理论都不标准,但是都可以获得一些好成绩。自然挥杆也有弊端,不能将身体发挥到极限,在距离上就会吃亏,始终如一的稳定性在大的方面有保证,但是在技术层米又隐含了不确定因素,容易造成状态起伏较大。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动作模式越来越近似,击球距离越来越远,球场距离也相应增加了;与之相对,球杆、高尔夫球的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科技。这个世界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进化,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将世界推向世界的崩溃更近一步。那么高尔夫的运动最后会怎样。我们可以从这项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看似自然的运动,最终得到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