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高尔夫的职业与业余,球员与教练
我喜欢谈论高尔夫的理论,这个容易引起争议,成为酒桌上的话题,你菜鸟怎么就可以谈论高深一点的理论,容易被认为吹牛皮,其实吹牛和理论是两回事,吹牛是在天上走的,理论总是有点道理。
业余球友比较容易产生一种想法,就是打得好,才能谈得好,没有实践,就不会有理论,而事实是理论和实践不是一回事。一个人打得很好,然后理论上精通,上下通吃,很不幸,这是误解,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太少。即使今天最顶尖的职业球员,都需要教练,需要理论依据,他们离不开教练,为什么,因为人精力有限,时间有限,练球和思考是两回事情,练球需要极端的专注力。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职业球员,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教练?
我觉得适合做球员的人,他必须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不会在动作上过多分心,如果她遇到一个好教练,他一定会有所成就,如果遇到了能力有限的教练,总是在各种不同的动作之间摇摆,就很难形成稳定的挥杆;反之适合做教练的人,一开始很可能特别纠结挥杆的来龙去脉,翻来覆去的研究,就不难以定型,结果同一个动作,别人打了好几年,而自己改来改去,只打十天半月,稳定性可想而知,打不好球,做教练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而且原来纠结的挥杆过程,就变成了财富。这个在业余里通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动作超难看,但是成绩很稳定,就是因为这种人,假设打球五年,他不在乎动作的难看,如果动作再有一定的距离,那么,五年的时间,会让他形成非常稳定的挥杆,好成绩自然来了。当然不能打职业,原因不外乎距离不够,短杆打法单一,推杆问题,难以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场子。
很多动作漂亮的人,因为总是不停的修正动作,结果每套动作练习时间都不长,看看打球好几年,但是需要稳定挥杆的练习时间太少,每次上场变成菜鸟级别,如果短杆、推杆不是特别好,成绩就很难看了。
平时和朋友聊天,我一直提醒,开始学高尔夫,或者想要改挥杆,定位很重要,你想打倒什么程度,就要选用什么学球、练球的方式,职业有职业的,业余有业余的,业余还有7、8、9字头的档次,甚至永远享受“百杆团”待遇的,不同的开始,决定你的未来。
如果想要选择职业的,一定要找合格的职业教练,张连伟、梁文冲时代已经过去,个性化的全挥杆越早定型越好,一套挥杆动作,你不打个十年、八年遑论稳定,最起码也要三五年。一个职业球员如果总是说,最近在改挥杆,那结果最后只能当教练了。
职业球员的一些问题
中国的高尔夫职业群体,是最早实现职业化的,过去没有举国体制,所以,很多人都是苦练出身,无人指导,全凭一腔热血;而中国又无高尔夫文化的传承,周围下场多的朋友,基本都是业余玩票,结果形成了对高尔夫一些错误理解,以至延误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个确实很难,你要以最快速度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全挥杆定型、短杆动作定型、推杆动作定型,然后磨练,形成稳定性。但是,中国有多少教练能够帮助做到这些。一个走职业路子的人,如果一开始在一张白纸般的身体上画了很多不同的模式,即使最后形成了很好的挥杆样子,还是会受到很多影响,原来积累的错误,常常会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跑出来,坏了大事,我想关于一点很多职业人是深有体会的。
为什么中国球员比不过国外球员的稳定性,且不论挥杆的质量,我觉得首先一套挥杆的坚持时间太短是个大问题,梁文冲过去动作难看,但是成绩也不错,现在动作好看一些了,成绩不是很理想,我觉得这与练习时间太短,与原来的挥杆有冲突,可能都有关系,职业的稳定是第一位的。
记得去年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麦克洛伊的文章,麦克洛伊过去的教练说:麦克洛伊的挥杆从14岁就定型了,以我看麦克洛伊现在的挥杆方式,这位教练所说应该不假,麦克这种爆炸式的纯胯部旋转发力挥杆,只有青少年才能完成,当然,麦克洛伊很快也将面临老虎当年的困境,需要改挥杆,因为柔韧性跟不上,应该不会超过三十岁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