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节假期(1月23日游览女王寺、群窟)
(2012-01-27 00:16:09)
标签:
吴哥窟宋体女王寺游览审美疲劳体育 |
分类: 随笔、游记 |
2012春节假期(1月23日游览女王寺、群窟)
今天是除夕夜,计划再游吴哥窟,来了好几天,只去了两次,还有很多没看,所以,特备向酒店订了一辆车,从最远的女王寺开始今天的行程,20多公里的路程,等等,保存也非常完整。这些浮雕描绘了很多神话故事,从导游的嘴里说出来,有很多血腥,都是国王王位之争的孽杀。这个世界其实是一样的,在权力极限的顶层,人很难保持“一份善意的人性”,权力的争夺永远是残酷无情的你死我活。女王寺的中心不能走进去,只能远远看,有很多的雕像,但是,导游介绍现在雕像都是复制品,因为真的东西,除了在世界各国博物馆的,就是被盗了。这次我看过的吴哥窟所有地方,无头的雕像最多了,甚至很多只有一双大脚,上面的都没有了,人的贪欲让这世界非常无趣。女王寺不是很大,而且好像是不住人的,更像是一个纪念墓地,围墙也很矮,对于很多问题,导游也不知所以然。这些森林中的人类建筑,与生机勃勃的参天大树相比,更像是时间的静默,为了现代人的穿越留下蛛丝马迹,所以,这么多世界各国的人如朝圣一般,在石屋、石柱、石廊游走,在陡峭的石阶攀行,只源于寻找“过去我是谁?”的永恒话题。
女王寺回来,导游点了两个部分,一个稍远,一个离酒店更近,并且努力劝说,去就近的更好,我本来想去远一点,让包车更值钱;后来想想我们并没有特别的游览计划,让导游舒服一点也是一种选择。其实,吴哥窟的很多石窟大同小异,区别只有规模大小,雕像、浮雕的复杂精美程度,由于石窟的色泽、雕刻的模型设计大同小异,看多了很快就会审美疲劳,所以,如果谁要游览吴哥窟,一定要做好功课,对于这些石窟的历史有所了解,这样看起来有故事,就有历史味道,就有区别,不容易较早产生审美疲劳。后来我们又去了好几个石窟,我连名字也记不清楚,但是觉得心到就好,看到的都是我所要的,印象深刻,对于柬埔寨的这段历史。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柬埔寨的古人,为什么要建这些石窟,这些众多的石窟,偶最大的国王的,也有各地自立为王、划地为王的人建的,大多数石窟好像并不适于住人,象征意义居多,在600年前,这些建筑都是耗资巨大的工程,谁愿意这样做?我觉得这也许就是人类的财富观在作怪,这些石窟不过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富有人的需要展示出自己巨大的财富,去赚取更多的财富,过去没有股票、证券,等等有价证券,不能以股票的价值来确定世界最富有的人,而以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来显示财富,成为了柬埔寨古人的独有千古传奇,反过来,将财富凝固在建筑上观念,直接导致了国力、民力的衰弱,而财富的炫耀又引来了强敌,一个强盛的王朝衰败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游览的方式是随缘,走到哪,就看到那,一切都是佛主安排,一切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有一份心,就有一份念想,看到的我都觉得是最好的、最合适的。
三点多钟,我们已经准备结束一天的游览,从一个石窟走向马路对面的皇家浴池景点时候,过马路的一瞬间,抬头刹那,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这是我们一家在去年参加青海、甘肃旅游团的团友,香港人在上海工作,今天他一个人,也看着我们,显然发现我们三个人太容易了,我太太总是走在前面,儿子到处乱跑,我拿着一个照相机在最后,走到哪拍到那,目标特征明显。他乡遇故知,备感亲切,相约晚上一起欢度除夕夜,就到吴哥窟的老市场找家饭店吃年夜饭。
年夜饭多了一个人,就多了很多热闹,真要感谢佛主吗,感谢缘分,这么大的吴哥窟,无数的石窟遗迹,就偏偏在这目力所及的狭小区域可以相遇,聊了很多旅游的趣事,尽兴而回。
回到酒店,打开电视看央视,春晚已经开始很久,正好看到费翔出场,惊诧这位不老的传奇,三十年的穿越,他怎么还是这样,当年我学了很多他的歌,那份激情、豪迈,在那个封闭、沉闷的年代,显得特别的光芒四射,最后变成了一份永恒的记忆。
虽然只看了后半的内容,但是春晚的败象实在难以言表,比之崩溃的楼市还要惨烈,那豪阔的舞台不能挽救任何东西。其实就是观念问题,如果从头上就错了,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挽歌,非常无趣的挽歌。
国外过春节我发现与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年我终于可以在接近零点钟声的时候,可以听清主持人的说话,以及这个时段所有的歌舞节目,因为这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这里的世界没有那份特别喧闹。
明天大年初一,要去打打吴哥窟附近的湖景球场,过一个特别的年初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