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飞龙门》打斗、表演是亮点,故事叙述有遗憾
这是中国最有观赏性的3D版的IMAX电影吗?开场的字幕就可以发现3D正在走向成熟,因为的显示方式成熟了,好看多了,也不是风靡世界的《阿凡达》那样的优点生硬,就是能不能先退后一些,这些字恨不得直接贴在我的脸上,我不是近视眼,真的不必这样。
上来就玩的几手唬人的手段,徐杀千刀的,把镜头直接冲向桅杆、缆绳,镜头推了过去,速度还这么快,时间再长一些,我要晕过去了,开始有点震撼的感觉了。不过等到从影院出来,放松一下心情,发现这不过就是一部新版的,或者说是翻拍的《龙门客栈》,最后还留了一句生硬的活口,让李宇春说,再等一个甲子,这个有点那无厘头,一对恋人相随而去,怎么会来,不是一死一走,伤情而行,看来徐克还想着后集吗?
1、3D武打是亮点,一定要到电影院看
看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3D的武打,惊险刺激,开场的船厂的劫法场,杀东厂太监推出李连杰(赵怀安),
然后寺庙东厂和西厂斗法推出了陈坤,然后是渡口救人推出了周迅,三场无戏三位主角,武打层次也很清晰,李连杰火力全开,陈坤内敛,周迅含情,开场段落基本完成,然后利用船上打斗这一重头戏来过渡场景,预示后戏的激烈程度。上天入海,上下翻飞,充分利用了场上的空间感,把个3D武打发挥得淋漓精致。然后,整部电影进入了《龙门客栈》的续集框架,塞外的美景、沙暴奇观用3d表现蔚为壮观,全新体验,在龙门客栈的原有空间里,用3d的效果表现武打招式,应该说还是很有新意的,尤其是imx的高清效果,纤毫毕现,场景和人物逼真得让人觉得有些假了。所有的这些非常值得在影院里大饱眼福。
2、明星表演不辱使命
李连杰的表演多了一份豪侠之气,他从《少林寺》的调皮和尚一路走来,角色渐渐丰满,层次非常清晰,《黄飞鸿》多了英武之气,但是似乎还少一份淡定;《霍元甲》他想表现这份豪侠气概,可惜演的成分多一些,而这次可以说,他往角色中沉进去了很多。
陈坤的表演,出我意外,霸气十足,还带收放自如,没有想到。也许年龄的关系,头脑里的大多数的明星都是和周润发、林青霞联系起来,那些个性化的演员,即使如张学友、谭咏麟这类歌坛巨星到了港产片里成了二流角色,也是一大亮点;前些年好片凤毛麟角。以为后生接不了班了,现在看来,陈坤表演还有这个时代的特征,明星气质一点不输前辈,假以时日应该可堪大任。
周迅的表演中规中矩,虽是反串造型,可惜不是特别出彩,基本及格,难觅亮点,感觉在角色的设计上,过于单一可能是最大的问题。其实,选择周迅,我不确定,徐克是不是看中周迅性格中的多变和复杂,不过这部电影在这如此狭小的空间里,拥挤着三个相同年龄的女角色,性格化是必然之选,因为李宇春的造型是定型的,有点可有可无,或者为了铺垫风里刀陈坤的角色配伍,选李宇春可能为了票房,好在李宇春有自己的特点,看这还好。但是,周迅这个角色其实很难,作为《新龙门客栈》的后续作品,前面的张曼玉风骚是绕不过去的坎,这是一个很难翻越的山脉,龙门客栈风情万种的老板娘让观众太过印象深刻,举手投足,嬉笑怒骂,浑身是戏,再加上反串的林青霞,将个苦寒之地的土坯茅房弄得蓬荜生辉。所以,徐克只好换一种类型,让这位客栈的老板娘成为痴情种,想让周迅的多变来丰富、丰满角色,可惜的是痴情的另一个名词是单一化,从角色的形式上就限制了周迅的表演宽度,非常遗憾,周迅除了在武打上有了突破,但是在表演上没有发力,甚为遗憾。
3、编剧上有缺陷,遗憾
A、影片开篇有误导。影片的开头,杀贪官,这是顺应当前社会的共识,杀贪官可以解民气。贪官滥杀无辜好官,江湖义士截杀法场,救好官,然后杀尽贪官,可惜在段落结束,一句“让好官就位”引人误入歧途,这个有点梦幻,与这部电影不搭调。后面的剧情其实不是杀贪官,而是新版龙门客栈,就像火烧红莲寺,都是借题发挥,什么都是为了打,所以,如果是打,就纯粹一些,一路追杀,不必为了好官的出路画蛇添足,一句话足以误人歧途,《让子弹飞》是土匪杀贪官一直到底,所以令民众轰动。
B、让陈坤在寺庙以东西厂斗法时现身,这场戏目的太单一,不仅让陈坤的出现落后,还有点浪费宝贵的叙事篇幅。然后,周迅在河边现身,更显突兀,同样浪费篇幅,既然,后面的周迅是跟踪李连杰而来,为什么不让她在寺庙斗法中就出场,她在外窥视,因为防守严密,而放弃追杀,大殿内的斗法就又多了一层紧张;同时,这也加强了,渡口救人的悬念,她敢不敢出手,令观众不会认为这些武林高手,是一击必中的神人,可看性更为强烈。
C、忽视悬念,影片除了打斗,在情节上缺少张力。说到悬念,有关范晓萱的设置简直是全篇的败笔。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突然翻身,为反派陈坤增加对打的力量平衡,这实在太过突兀,对不住观众,有点忽略观众的智慧,白白糟蹋了前面这些大明星的表演;而这个角色的双面性本来可能成为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被导演、编剧所有人忽略了;可叹希区柯克死的太早了。本来徐克手里握了一个定时炸弹,为什么不早点告诉观众,这样范晓萱前面的所有戏份,就有了理所当然的潜台词,所有的戏份就多了好多层的意思,这位范晓萱的表演就不再显得扭捏作态,她与周迅的互动就多了很多表演的空间,周迅为爱的愚痴让她忽略范晓萱的潜在身份,而绝情的李连杰恰恰可以冷静地逐渐察觉她的用心,这样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就可以让她对陈坤的痴情不经意之间流露,使李连杰可以确定范晓萱的真实身份,最后的最佳设计可以这样,就是李连杰命众人围攻陈坤,而迫使范晓萱迫不得已,贸然出手,结果击伤周迅,彻底暴露身份;这个肯定会比,哈刚在关键时候,从腰间抽出一个螺号,哒嘀嘀地吹着帮助李连杰要好得多。现在在影片中李连杰被暗算已经毫无悬念了,胜负的天平已经从一边倾向于另一边,整个剧情已经没有自然对比,结果编导用魔术般的道具硬性维持天平的平衡,这种随意加减筹码的手段太过简单,甚为遗憾。
D、周迅本来可以有更大的表演空间。开始的时候,周迅有一根竹笛,一往情深的信物,非常好,周迅说是,一个情人送给情人的礼物,令人期待,我一直期待这个人物(或者说是另一女人)的出现,最后什么也没有出现,周迅没有了情敌、对手,这个周迅表演的扩展也就无从谈起。其实在影片中有很多空间,比如船厂的开场打斗,可以让这个女人在和周迅纠缠中失手敌手香消玉殒,让杀了贪官的李连杰只能绝情而去,为后面两人的冲突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都建好了,没有往上盖楼,甚是遗憾。
看电影前,还遭遇一个小的插曲,很有意思。为了去看早场,在售票处看到,《十二金钗》都是满,《龙门飞甲》有座,就买了一张11点多钟的票子,刚买时正好看到里面墙上的字样,还有10:30的,还是IMAX,晕倒,不给换,因为是周一的优惠价28元,我是顶级品质的拥趸,只好再买一张IMAX的,于是前买的票,就成了烫手山芋,到了10:15到售票处碰碰运气,但是一个人看的都买10:30的票,想想送人吧送给谁?后来看到一个也在退票,或者是他说的换票的,穿着红色羽绒服的中年人,我说退给你吧,只要20块,他不肯,说没人要怎么办?后来我又说,票先给你,反正你在这里,散场我来找你,退了就给我20块,我很想看看,现在还有诚实的人吗?很不幸,散场没有看到红色的羽绒服,前后都找了,但愿他退了票,不要骂我傻,让他小人做到底,蛮好当初直接送给他,免得很多年以后,如果他不是坏人会后悔赚这种小便宜,将一个陌生人对他的信任,用区区28块就沦陷了。想想为什么不直接送不就完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