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10B【封面专题】911

(2011-09-13 09:10:04)
标签:

兵器知识

防务观察家

封面

专题

911

军事

http://s4/bmiddle/720a5c9dtacc84fd97083&690


[封面专题] 9·11 改变
12     “9·11”十年后的追问
19     解读阿富汗战场上的拉锯战
25     9·11后联军在阿富汗的战斗
32     9·11·国债·美国军力:一场十年的轮回嬗变
36     摩天楼逃生
38     摩天楼抗撞能力
 

   “9·11”十周年,对美国而言,或许是个“机会”窗口,与“9·11”作别并走向未来的里程拐点。
    越“反”越“恐”  过去十年,包括从肉体上清除拉登这样的战术级行动总体令人印象深刻,但人们有更多的理由深为忧虑,一阵反恐狂飙之后,“恐怖”的种子似乎是获取到了更大的生存土壤和活动空间,其社会基础在一些地方不是被削弱而是在强化,“9·11”传递下来“让更多人看,也要让更多人死”的恐怖作案新“样板”绵延至今,恐怖组织也越“反”越“精”,小型、独立、游击、职业、多样、突发。
    当年车臣黑寡妇们“安静”地走进剧院、学校、公车并引爆炸弹的新闻曾经让人触目惊心,而今,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巴基斯坦,等等,甚至是这些美国人重兵布防的反恐前线,自杀袭击更泛滥,更惨烈,以至于世人已“麻木”到最多浏览一下标题。在世界各地,从印度孟买到印尼巴厘岛,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到埃及沙姆沙伊赫,从俄罗斯莫斯科到英国伦敦,从西班牙马德里到挪威奥斯陆,一面是美国在鼎力“反恐”,而另一面,更多地方普通民众的安稳生活在为“恐”所“反”,惶惶“待”恐之心何时可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