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游记

(2011-05-28 12:30:57)
标签:

玉皇大帝

泰山

碧霞祠

中华民族

中天门

杂谈

分类: 旅游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列入游览计划已有十几年,曾有两次与其擦肩,一次是1994年,单位安排我到青岛疗养,当时很想陪老母亲去看看泰山,已买好去往济南的车票,由于国家局突然要来检查,不得不放弃这次疗养,老母亲也因此无缘泰山,成为我终生的遗憾。第二次是2003年单位再一次安排我疗养,正赶上装修房子又一次错过泰山。这次终于把握住机会,确有来也匆匆之感,因为原计划6月份,突然提前没来得及做好功课,给这次游览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应该说是误打误撞的来到天外村,没有走岱庙、红门线路登泰山,错过很多著名的景观。5月3日早7点多我们从天外村乘车直接到达中天门,然后随着人流一路登上玉皇顶。

    在泰山脚下仰望泰山的时候,似乎觉得泰山没有想象的那么雄伟。一路走下来必须承认,连绵的泰山之路,九曲八折,忽上忽下,尤其是那蜿蜒若蛇的十八盘共有1600余个台阶,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当地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说法,形容这里非常陡峭。当我亲自用脚丈量过这千级天梯之后,才真正领悟到啥叫“有眼不知泰山”。

    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山势壮丽,自然景观巍峨、雄奇、沉浑、峻秀。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置身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巍巍泰山,中华之魂,五岳独尊。我们从中天门出发,走过长长的一段石阶,便是一段平缓的路,“迎天”石坊似乎在告诉我们已经步入了仙界。增福庙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望人松”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迎客;奇峰对峙,万松叠翠的“对松山”,于峰岩危石之中,傲然挺立,顽强潇洒,云出其间,松海茫茫,为泰山一大奇观。李白有诗“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乾隆称之“岱宗穷佳处,对松真绝奇”。越走谷愈狭,崖愈危,松愈挺,景更奇;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的“万丈碑”,在高耸入云的绝壁上书刻乾隆御提咏朝阳洞诗,字面高25米,宽13米,诗文6行,满行12字,字径1米,观之惊叹不已;过龙门位于紧十八盘起始处的“升仙坊”,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仰望天门,近在咫尺,门若悬空,登临此处,如若仙境。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明代诗人祁承濮有十八盘诗:“拔地五千尺,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足见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经过最艰难的冲刺便登上位于飞龙岭和翔凤岭山谷夹角处的南天门,回望来路,十八盘象玉皇大帝的天坤玉带飘挂在天门下的峡谷中,神采飞扬,令人遐想。

    出南天门东折即为天街。天街是南天门至碧霞祠的一段天然平道,长一华里,十分古老,沿街建有民族风格的店铺。走过天街就到了碧霞祠,碧霞祠是祭奠碧霞元君的上庙,宋真宗封泰山时所建,是岱顶的一座雄伟的古建筑群,有瓦三百六十陇,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日之数。占地2500平方米,建有山门,正殿,配殿,3座神门,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出碧霞祠东神门北折沿盘道再上,可见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观,人称“观峰”。观峰西侧,几乎所有的石上都留有古人的手笔,这一带可谓是露天的书法艺术博物馆。

    沿观峰西侧盘道而上,至最高处,便是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了。玉皇庙建在极顶上,红墙碧瓦像是给泰山戴上了一顶桂冠。玉皇庙的正殿供奉着玉皇大帝,殿门外书着“地到无边天做界,山登绝顶我为峰”对联。门柱上题有“统驭群灵端紫极,氤氲真宰肇元功”对联。殿左立有一碑,上刻“古登封台”。正殿左厢供奉着观音,门联为“玉皇顶上瞻宇宙,无字碑里写春秋”;右厢供奉着财神。中庭立有一“极顶石”,上刻“泰山极顶,1545米”。置身岱顶只觉日近云低,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不断营构的“天府仙境”与大自然赋予的奇异景致交相辉映,使人感到虚幻飘渺,不知这里是人间天上,还是天上人间。

    一路走来,最值得赞扬的还是姐姐的小孙子,一个不倒六周岁半的孩子,超乎我们的想象,始终跑在最前面,而且每一处景观看到有人爬上去拍照,他都会不惜气力往上爬,真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还很有审美观,我和姐姐的合影都出自他手,在拥挤的场合抓拍的相当不错!姐姐说这次出游对孩子真是个锻炼,回去后知道时间的珍贵,知道学习的重要,知道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登上长城爬过泰山确实长见识了。

    为不影响第二天的行程,从玉皇顶下来我们选择从南天门乘缆车到中天门,在从中天门乘车到天外村返回宾馆。这一天大约用了九个小时的时间,徜徉在这座名山之中游览如画的风景;在帝王走过的路上感受历史的沧桑;在浩如烟海的诗文中品味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如梦似幻的仙境中体会天下第一山的美誉。足矣!那些尚未游览的奇观美景留给重游泰山吧!

    回味泰山,最引人入胜的是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同时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我国历代共有72个皇帝在这里举行过隆重的典礼,给“东岳泰山之神”加冕封号,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历代名人宗师对泰山亦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最令人称奇的是泰山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自然奇观。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当然想看这四大奇观当用两天的时间,此次游览与其无缘,甚是遗憾。

    最突出的特点是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泰山景区分麓、幽、妙、奥、旷五区,其中麓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山路线;幽区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之间;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顶一段,虽地势平坦,然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称为妙区;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此处林木苍郁,花草茂盛,素有奥区之誉;旷区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至中天门,这里坦途绿荫,溪深谷幽。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览胜抒怀,留下千古绝唱;琳琅满目的石刻如同一条历史长廊,演绎着古老的中华文明。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石刻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历代的有识之士和文人墨客,从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来观察泰山的内涵,鉴赏泰山的美蕴。在他们看来,“苍然万古与国并存”的泰山,是古老而昌盛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雄伟形象的化身。泰山对他们来说,既不是“神道设教”的假物,也不是镇妖避邪的神灵,而是一座蕴藏美质、激发灵感、触动爱国情思的灵山、美山。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不同人眼里的泰山)
    地理学家说:泰山经历了由海变陆,由陆变海几经沉沦沧海桑田亿万年;
    历史学家说:泰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局部缩影;
    哲学家说: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最形象的代表;
    考古学家说:泰山是个大文物,为文物之最;
    文学家说: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政治学家说: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美学家杨辛说:“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作家蒋子龙说:“经得住看的山很多,经得住读、经得住写、经得住说的山,当推泰山第一。有的山也许比泰山更好看,却绝没有泰山这样的威仪,这样的尊贵,这样的至高无上。”

    古语说:泰山安则四海安;

    老百姓说:泰山是座神山,是座很灵验的山;泰山从皇帝始祖开始,就贯穿了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过程,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座山所无法比拟的。
    我说:我还会再登泰山。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泰安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