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2011-01-13 18:33:37)
标签:

同学游记

杂谈

分类: 旅游
烟雨蒙蒙下扬州
          ——2010年金51班同学游记之二

  

     扬州之行是吴姐姐特意安排的,为了我们这次能玩的尽兴,吴姐姐可是煞费苦心,除了扬州还安排我们到镇江、徐州、山东等地游玩,并拉上吴姐夫为我们开车,真是辛苦吴姐夫啦,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吴姐姐一家人热情周到的接待。

    扬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城市。古人赞美扬州的诗句皆成经典传世,如“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等。扬州园林诸如瘦西湖、个园、何园、汪氏小苑等都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素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名句传诵于世。

这么美的地方,说实话向往很久了,吴姐姐让我们提前美梦成真了。26日早约7点我们就启程前往扬州。也许是巧合或许是老天的眷顾,这两天阴雨连绵,我们是顶着雨出发的,真的是烟雨蒙蒙下扬州,大约2个多小时就来到扬州城,吴姐姐直接送我们到瘦西湖,然后他与吴姐夫到城区办事。

    美丽的瘦西湖,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由清代诗人汪沆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的诗而得名,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在飘飘洒洒的细雨中,我们走进瘦西湖,扬州人说游瘦西湖最有诗情画意的时刻有三:蒙蒙细雨中;烟花三月天;大雪纷飞时。虽不是烟花三月的绝妙时令,能在这蒙蒙细雨中游瘦西湖,可谓之幸运也!

    这雨还真是够细的,算得上牛毛细雨了,打伞觉得多余,不打,那雨丝柔柔的、轻轻的落在头发上,脸颊上,眼睛上,让你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梦幻般的雾气袅袅地漂浮在水面上,弥漫在空气中。瘦西湖的柳、花、石、桥、亭阁、船、舫都沉浸在烟雨蒙蒙中,充满了清幽淡雅的韵味。这韵味在狭长的水道中流泻着、贯穿着、融合着,最后则完全雾化在那悠悠碧波之上,尽染了幅幅图景,形成了种种美妙奇幻的意境。若欲寻觅这韵味,当沿清溪曲流而上,绿雾轻舟,时进时留,处处有景,情景交融,如入画境,这韵味自在其中。无奈时间紧迫,只好弃舟步行。尽管如此,倘佯在瘦西湖的石子小道上,大自然的奇观让人赏心悦目。“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一段长堤春柳,柳丝婀娜,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穿过长堤春柳,走进徐园,形如满月的园门,尽现木雕工艺的馆内文物精品,让人目不暇接。出徐园眺 “四桥烟雨”,在这“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 “四桥飞跨烟雾里”的感觉真的很奇妙(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和镇江金山相对应的小金山有其独特之处,临山之巅,便会让人领悟到“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站在如莲花一样飘浮在水面的五亭桥上,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

    越望春楼,寻觅二十四桥。却原来这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极有特色,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最后我们费了一番周折来到石壁流淙,原为徐氏别墅,乾隆乙酉年间,乾隆南巡,赐名“水竹居”。这个园辇巧石、磊奇峰、泻泉水。其石峰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山顶峭壁摩空,泉水从石缝间,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这淙流,是众水攒聚在一起,由高向低冲击,形成瀑布。其悬瀑下落如风快,声响似惊雷,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

    一路走过,感觉曲折蜿蜒,却不觉得累,瘦西湖果真“瘦”得美妙,“瘦”得精巧,“瘦”得天然,“瘦”得深远。瘦西湖的魅力不单是花情柳意、山姿水色,而是和园林艺术融合在一起。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致,融南方园林之秀丽,汇北方园林之雄奇,用自身简约的语言叙述着历史的沧桑。在这诗情画意的美景中拍照,真恨技术不够精,相机镜头不够广,景深不够长,色彩不够艳,拿不出像样的照片给大家分享。这也是本次行程中一大遗憾,他日若有机会一定要学些技术重返瘦西湖。

    大约12点我们走出瘦西湖,吴姐姐一定要请我们到著名的富春茶社去吃富春包子,这富春茶社藏在老城区里,我们开着车一路问着七拐八拐才找到那个门面不大的馆子,车还要停在外面很远的地方。别看门面不大,里边可是古色古香的,很有老字号的味道,排队的人还不少呢,我们品尝了十大名点中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干菜包子、糯米烧卖、蟹黄汤包。菜肴我只记得大概叫水晶肴肉,大煮干丝,当然名字都不准确,其它都记不清了,唉!可惜吴姐姐的良苦用心啦,都没吃明白。

    午后, 在丝丝雨雾中,我们步入个园。但见修竹万竿,或亭亭独立,或郁郁丛生,好一个幽雅清静的去处!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园最负盛名的,是用不同产地的山石堆成的春、夏、秋、冬四景: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园子不是很大,很快我们就走过了春夏秋冬,正准备出园之际,一个胖乎乎女大学生来到我们面前,主动要为我们导游,因为她在悄悄的实习中,我们没有拒绝她的好意,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反正园子也不大,再走一次也无妨,小导游首先带我们来到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导游说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秋山全用黄山石堆迭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阳,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迭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我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我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此诗句点出了个园特色:四季景色和“个”的竹影。果然听过春夏秋冬,让我们对个园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个层次。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又聚南京——南京第3天(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