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犟种#碑文#第二滴眼泪#灵魂安放何处250708

(2025-07-08 20:10:07)
7月8日  周二 

   5点多醒了,脚腕上下冰凉,胃部及以下有些不舒服,微胀。第一次感受肠这个内腑,不确定是昨晚的冷稀饭或较平常吃多了一点的原因,还是昨天看到一个视频说肠是人的另一个大脑的原因。起床上了个厕所,继续睡。
  没一会儿,工地传出声音来,本以为今日又没有工人呢。半睡半醒,听到姐姐在开三轮车,把快递号发给她后,又闭着眼躺着。记起做了个梦:好多人在吃饭,有高中的W同学,他在中间坐着似大汗淋漓的样子,可其他人并未觉得热。我爸不在餐桌上,他在旁边的房间剥刚出土的花生米为了钓鱼用,且已剥了一次,第二次在剥。大家包括我都在说用花生钓鱼很好钓,河里的鱼很天然,极力地把此方法推荐给在场的W同学。他很勉强、很尴尬的样子,似说那不适合他们,我打趣说他们都在鱼塘钓鱼,掉的鱼也都用黑色袋子装。我也想着我爸为啥在这么多人吃饭的时候去剥花生米。。。
    直到听到姐姐开车回来的声音,我才起床。早饭后,坐下看书。《圆圈正义》的最后两章<生命的尊严><心怀永恒活在当下>,越看越觉得好和有共鸣的书,一口气看完。
    读<与德相随>里的碑文时,想到了自己,瞬间泪流。无论早多少年即或是早一个月读这段文字,我大概会由一个看不懂、无感到多少有些感触的过程,但不至于瞬间流泪之境。可经历尽闲着的表面平静的这二十多天后,看到这样的文字,除了眼泪,无言。
    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一块著名的墓碑主人不详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标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而,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读完这段文字,我停住了,想起了自己。
     我与他完全相反——没想象力、没梦想改变世界、没梦想改变国家,甚至都不关心世界、国家或社会,自始至终我想改变的仅是自己,与自己最近的四五人。已近暮年,似这也不可能。
  自己改变了吗,不知;家人会因此改变吗,不知。。。
  没了眼泪之时,唯愿面自己无常或行将就木之时,无愧,无悔。

以下是边看书边摘抄在手机里的句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没有约束的自由和无视真相的虚伪,让我们变得异常轻松,因为一切责任都被消解。
真实的生活意味着我们承认自己的有限、浅薄和虚荣。
正因为我们的浅薄,所以一生都要有学习的动力。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我们仰望无尽的天空,就会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更多地寻求智慧。
做好你的本分,就是在超越你的有限。凡事尽好本分,你就已经超凡脱俗。

人在追求美善的同时很容易出现一种负斜率,那就是因着这种追求让我们陷入新的自恋。
昆德拉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在海边,看到世界是那么美好,落日辉煌,感动得留下了第一滴泪。接着他被自己流出的第一滴泪感动,流出了第二滴眼泪。他感动于自己的感动——我居然如此与众不凡,远超庸俗的众人,可以因落日余晖而感动。
我们很容易陷入第二滴眼泪的试探。
虚荣会再一次降我们带进荒诞的深渊。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一天其实都像一场战斗,我们每天都需要勇气来笑对人生。
也许人与人关系现状的最佳描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咫尺天涯。

绝望之后是希望,黑暗之后是光明(我说: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之后,是灿烂,是燎原)。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剧本,演好自己的剧本,不自怜、不自夸,方能不负此生。


如果你立志以***为业,愿你知道应当将灵魂安放何处。
愿这本书,被更多更多的不同年龄段的各类人士细细品读与思考。

《苏格拉底的申辩》,2年前买的,读着枯燥随意的翻了一遍和没读过一样,再次从书柜里取出。
中午,在编辑视频和看书之间,选择了后者。一个多小时,引言才看了一半。

四点过,练习开三轮车。五点过,去看拆完模的房子,和工人师傅聊天。
把几处不好处拍照发给李总,联络不愉快。对房子已看轻了许多,没有过换一家的想法,他说“实在不行,你要换就换一家”。把信息给姐姐看了,她担心倘若真换的话去哪儿找人。我反倒是不着急,也无所谓的。
认识谁和谁打交道,以后面临什么也都是必然。
   现知:感官的对Jun人、Dang员或孝子这类过往、身份或经历的认可是很片面的。更不用说,对房子的细节处理及其他的他的团队的期待了。。。
    想着之前的把钱都花在本乡、附近,让他们机会提高及练习的种种幼稚的想法了,可笑的是自己,可叹的就不一定是自己了。


近日短视频里多次看到“心脉受损”相关的内容,今日的是:
把自己折腾到
心脉受损的人
绝不是孬种!
却一定是犟种!

自问:我犟吗?犟吧,有点,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