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大宝回家和想要拆老房子的事情后,忘记告诉他还没告诉他外公。昨天中午,正在外面办事,就接到了他外公来势汹汹的电话,问我啥时候回家,回家做什么,看他的样子是知道此事了。我说回家去耍。他问是不是把房子卖了,我说是的。在他继续发问前,我说晚上再说。手机上收到了大宝的信息,他说“刚刚给外公打电话,顺便说了一嘴你要回去修房子的事,他有点激动”,还叮嘱了一句“你们好好说”。想着不让大宝担心,我告诉他“没事的,反正他迟早都是要知道的”。
一整个下午,每想到这事便不免忐忑,正如GX说的“我怕他”。是的,我怕他。怕和他起争执,怕和他吵架,怕他说不符合事实的话,怕他说伤害我的话,也怕我的话伤着他,怕他不高兴。。。遇到冲突就想逃避,总还是要一次再一次的面对:害怕是一点用都没有的。这次也逃不掉一场大战,我居然用了“大战”二字。对我来说,事实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在和家人、身边的人战斗,这种战斗除了嘴上的语言,更是心力上的,确切的说就是一种内耗,来自身边人的无谓的内耗,即便我知道没这个必要,却也轻易地改变不了自己。
昨晚,鼓足了勇气拨通电话,他接了,“喂”了一声啥也不说,我也没说啥。然后,我问他吃饭了没有,他说吃了,又问我吃饭了没有,我一时气不打一处来地说“你还知道关心我啊”。他嘟囔着"对了的,对了的,要我来关心你”之类的,我说“不是吗,有你这样当老人的吗,问我回去干啥干啥的,别人都巴不得小孩回去,你倒是好了,我回去吃饭不可以吗”?
估计被我这突然一击没反应过来,说着“是是是,可以”之类的。待我没话说的时候,就说起了房子的事情,我告诉他“春节后卖掉的,跌了很多,房子不好卖,运气好才能卖掉“。又问我卖了多少钱,有没有亏。知道没亏的时候,说“要得要得”。挂电话前我问他“姐姐的房子卖了吗”,他说“没有,每个月还月供的”,之后就挂了电话。
他对我们不告诉他、不事先告诉他,遇事不和他商量这样的事情很介意、很生气。事实上,最不爱讲实话,秘密最多,不与他人商量,他老人家才是最多。昨晚,可能是我阴错阳差的先法制人,本以为他会很不高兴的呢,却比预想的好了很多(《家规》的第一条就是“好好说话”,将它放在最首是不言而喻,突然有种“不好好说话还挺好用的“感觉)。
不讲实话,有很多的近似说法,如:不讲真话、不坦诚,不诚实,不信任,有自己的秘密,说谎等等。什么原因不和“家里人”说实话的呢?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理由吧。于我来说,不说实话的时候很少。这次是因为想着电话里说不清楚,想着提前告诉他了他会在家着急担心啥的,所以计划回去当面告诉他。离婚的事情没有事先告诉他,是因为自己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他定会反对,那阵子在装修要操心的事情挺多,事后就告诉了姐姐的。平常不说实话的时候少之又少,近来,更是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那种很深城府的人,即便想成为那样。大小事情,我都不会,不愿意去隐藏、说假话等。在谁的面前自己就像个透明人,有时也认为这样很傻,但也改不了,或者说根本不愿意去改。
想到姐姐依然没跟爸爸说实话的事,大宝的爷爷奶奶该是同样的都不知道,而且,大宝也是不说实话的参与者。一旦涉及到大宝,我便会生出几分忧虑。我曾经考虑卖房子的时候也要求大宝暂时不要告诉外公,似乎这两件事还是有些不同。
在听到爸爸很肯定的回答时,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他真好糊弄,很傻!我同样很傻!
谁说不是呢,人们向来都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因为我会分析判断而不好糊弄,便没对我坚持不说实话。我想说实话,我便成了她们对立的“不说实话”的那个。我也想过,以如今的形势姐姐该是可以告诉他实情的了,也想着他总会相信我一次。。。总是,这就是个笑话:老人的笑话,我的笑话,连带着小孩的笑话。
在非实话之中生活久了,我便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相信什么是不相信,什么是诚实什么是欺骗什么是说谎,什么是信任什么是不信任,什么是出于善意什么是出于非善意的了。。。
遇到意见、争论、不愉快之时,最快捷省事的方法是躲闪逃避:逃避了他人的同时,也逃避了自己,从而失去了面对真实的自己、也错失了提炼自己的机会。
《家规》上的十条,是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见证着贴在墙上。我像是跟GX说过,执行的有1.5个人,那半个就是大宝,他被夹在中间,时而这边时而那边。曾经也为大宝坚守承诺流过泪,力量总是有限得很,最后也不得不接受改变不了的诸多因素。。。昨晚,最想说的是“人格魅力”和“聪明误”两词吧。
人格魅力:不分场合、不分大小,不分时段,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藏也藏不住,可以说我们终其一生都脱离不了这四个字,终其一生都在为此修炼。
聪明误:最怕的是把他人当傻子,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正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