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老家,吃了午饭回重庆,6点过到家。
准确说,是我的房子姐姐的家,毕竟她有付房租。
早几天就想开电脑记录点啥,即便在老家总也没有时间似的,已然忘记要说点啥了。
回来的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用平板在放电视剧《人生之路》,她快进看了2集就开始学习英语。我为了打发时间,用手机看每集的剧情介绍。
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周边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大多数人的人生看起来不都是难以预料的么,同时,也是逐渐接受和和解的过程,和自己和解,和他人和解,和命运和解。
四月底到现在,除了中途回来的一周,在家呆了一个月整,相对以前来说好太多。
把自己独立的和任何人撇开以后,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独自的存在后,曾经很多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什么情感都可以放下,亲情,友情,爱情。
难道说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建立独立的自己“?
有天晚上有点凉,我起身拿被子,突然意识到,自己在黑暗中首次无意识的睁着眼睛,很自然。漆黑,也可以自然相处。
从上次发烧后咳嗽一直没好,热了会咳嗽,凉了会咳嗽。咳嗽时,呼吸有稍有费力之感,怎么睡着都不够舒服,平躺着好点,可手总也不知道放哪儿好,所以能睡着的睡姿总是侧着或者趴着,对我来说,四肢放平的躺着,总有种S了的画面感。有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是平躺着的,很是惊讶。仅有一晚。
还有那天的头晕,所以又生出了修改遗嘱的想法。。。。其内容总在变化。。。大概还会再变吧。变化总是恒定不变的。
大宝789号的高考已经结束,这几天基本在外面吃饭,现在去和同学确定出去旅游的机票相关。
今天和大宝聊到外公要不要一起去她妈哪里的时候,他问我”外公要去吗?“,我说:”这要看
你和你妈了吧”。他说:“我无所谓,我妈说可以啊“。我说:”我跟外公提过这个事情,他啥也没说,没说要去也没说不去“。是啊,我记得,我跟他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在烧火,我在炒菜,我说他现在还能出去走走,再过些年不一定想出去了,再加上有大宝一起也不多花什么钱什么的说了一大堆,可他没有回应我一个字。
我突然对大宝说”我咋就觉得,我是我们家最肤浅的人呢!“
大宝看着我笑笑,也没有说话。这种沉默是认可?不予置理?
真的是肤浅吗? 我不这么认为吧。
曾经上百人的院子,包括一个小学生共9个人常住。邻居说家里的大门随时都是关着的,爸爸也几乎不和大家聊天,来往的甚少。我也明显感到,爸爸和他人总有种生疏感。我回去后和大家挺热络的,他虽然不反对,却不想参与。
多少人对土地、小家、亲戚,左邻右舍的大家不也都隔离起来了么?
我总是定位不了自己:我是农村人和是城里人?总用种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里人的不上不下感。
我认为我丢失的东西很少。小时候种的花草,还想着再种,小时候有的花园还想再有,小时候有的热闹还想再有。小时候看到的美依然是美,小时候不喜欢的即便能理解也依然不喜欢。这也是种奢侈。
如今的小朋友眼中的美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我无从知晓。
回家前洗的衣服,忘记告诉大宝收到柜子里一下,所以还凉着的;问大宝晚饭有吃的么,他说家里啥也没有,晚上去爷爷家吃饭。于是我让他出门前帮我煮一点粥,在车站买了凉菜。回来冰箱里却有很多熟食。我可不再说”怎么都没把衣服收一下呢,冰箱里这么多吃的是干什么的?”
”沉默是金“,真的好么?
曾经我努力想做到的”沉默“,竟是这么的不屑!可我还是沉默了。
沉默的,何止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
依然肤浅,肤浅的路上,踽踽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