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双标#千千结2023018
(2023-01-18 17:46:26)
昨天突然感叹:已再无好与不好之分,都不是那么好也都不是那么糟糕了,可能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或阶段。
既然是选择就有标准,有标准就有对比。所以,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双标。
课本上都有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就是说一个标准吧。多少人不知道这句话呢?多少人做到了呢,尤其是成年人。
如果自己都做不到,何来的要求他人。因为是父母?因为是男性?因为有资本?因为有权利?所以只许自己放火不许他人点灯。
自己做啥想啥都没什么大不了,他人一旦有点啥就侵犯了自己一般,本质就是两套标准。给自己一套给他人一套。
说到底,一个社会考验的是那百分之二十的人,一个家庭考验的是那位领头的人。
似乎我总是在同情弱者,总是站在弱者的立场看问题。书本给我的观念是,弱者多是被动型的“群众”,选择项目不多,选择能力有限,大多指哪儿打哪儿。如果强者不清不楚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处处以己为利,家庭何来未来,社会何来期望。大到以国家为单位,不担当,枉为强。
又跑远了。。。
是啊,流泪。好多年是不怎么哭的,尤其是学生和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哭,即便想哭也只会憋回去。现在不同了,好好的想起点什么,眼泪瞬间就来。不开心的开心的,悲伤的不悲伤的,听到某首歌,某个短视频。。。瞬间又好了,该吃吃该睡睡。。。或许这就是说的“情绪的自然流露”。。。
昨天早饭时看那几个字”你还好吗“,是啊,我还好吗?能糟糕到哪里,能好到哪里,无从回答。
晚上才看到那条朋友圈,这几个字的2分钟前发的"该怎么称呼你
才最贴切”,还有那张起因的照片。。。晚上看了一个博主的很多的短视频,个个都有种在说自己的感觉。。。若是那种“特殊时期”,我会把诸多事情都认为跟我有关,理性和判断力还在,所以自然是不敢多想的。
交流如果不是基于彼此认识和深度了解之上,没有过面对面的,即便我有多大的胆也是畏缩的。
既相信所有也怀疑所有,有如对自己这般。
千千结,结千千。
是的“你还好吗?“这句话,让我不该如何回答。
好和不好是相对的,有标准的。如果没有标准,不相对任何事情,或许任何状态都无好与不好之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今天起床后冒出来的。果然还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与年龄无关。
如果真能时刻做到,分离一个自己高高的站立在自己头顶的上方,或许还真能不悲不喜。开心的时候后有个声音说”开心个啥,都是假的,都带不走“;悲伤的时候有个声音说”悲伤个啥,都是你自己招来的都是来渡你的“,如此,甚好。真的甚好么?做个无情生物?分裂个自己难道不是本身就已经分裂了?
闺蜜最终还是证实了自己直觉的事,不解的迷也算是解开了,却是有些难以接受。是啊,谁大概都不愿意原本认为是“他人的事”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谁能保证自己就永远是个旁观者呢。他人相关的自己相关的水下面的东西多是不应该去窥测的。不都是在演戏的么,演给他人看,演给自己看。所以或许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吧,看似他们都已经有了决定。心里憋屈,找我说说话而已。
说”忍不住哭了“,我说”没啥,我经常想着点啥眼泪就会出来”还加了个调皮的表情。说“看来你有很多事情默默的放在心底自己承受着”,我说“我已经被生活煮熟了,同时也越来越任性了”,说“能感觉出你的任性”。
大概谁都有个自己的潭子,点点滴滴统统都埋在里面的。出生开始,这个潭子便存在。是清是浊有无味道,唯自己明了,风平浪静还是搅出浪花儿来,既是自己选择的也是被选择的,怨不得天地他人。
一段时间我们似没得选,渐渐的还是有了选择项,虽然各自的选择项不尽相同,自己总还是能做很多选择的。一份工作,今天吃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和谁交朋友,结婚,离婚,生小孩。。。都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没什么可以后悔的吧。
可这几个字,像是从天际飞来特别的久违了那般,瞬间泪流。天际里的人我感觉是近的,现实里的却是远的。那瞬间,想起爷爷给我的小名。是啊,几十年都不被叫过的小名,小时候那么不喜欢的小名。。。想起说要想个不一样的称呼的聊天。。。
后一篇:#过年#人际关系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