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妄#什么是幸福#无念20230108
(2023-01-08 12:31:20)
元旦开始的这几日把2022年的笔记本从头到尾再看了一遍。
向内求,越求越快乐,因本自具足”------李叔同
去年读了十几本好书,不枉一年的悠闲。这一年的笔记本,需时时拿出来读读才好。
昨晚挺晚才睡,准确的说是不想睡。前几日的硬气消了,便空洞起来,又再次期盼点什么了。
等,等时间到夜半,等意外等非意外的发生。
意外没发生,非意外也没发生。睡了。
昨日再次看王东岳的视频:幸福与外在占有的物质量无关,幸福快乐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感受,所需要的三大要素是悠闲、寡欲、融入自然。
早上突然明白了点什么。
在物质方面相对好了些许,情感方面贪求的却很多。希求纯粹的亲情,友情还有爱情。这难道不是一种“迷妄”?以自己为核心,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更是“痴”。
把“寡欲”只理解为名利还片面了些,它应该还包括情感。亲情,友情及爱情的所有情感。道士僧侣所舍下的不光是名利!
“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对事物抱有期待”。期待家人和睦,期待爱情美满,期待被看见,期待情感的对等。。。
”法唯有顿渐,人有利钝“,怎能贪求“对等”?
各自有各自的道,岂能贪求一致!
深陷贪欲不自知!
这些情感的空白非要被填充和图画些什么么?
没有这些执著的各种情感,难道就不能幸福快乐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元旦开始和GX的联络趋近于无。多次问自己他教会了我什么,没有答案,便断认为是“今生”,因此又凭添了些期待和幻想。期待多了失落便不会少,失望多了本能的又逃走了,这便是又踩坑了吧。
又踩坑了,所以,像是明白了。
该是教会我了最重要的东西!
曾以为的“缺失”本就虚无。因计较付出的多与少、因与他人比较、因部分”知识“的诱导而产生的不平衡感,把这种不平衡感归为一种缺失或遗憾。因这种本不存在的”缺失“和”遗憾“,又去希求他人能给予填充,并因此自卑自伤。
为了这种”念头“,枉自辛劳。。。
“无念为宗旨”。。。
无念才不会执著。。。不执著又因一个“明”字。。。
“向外求,越求越痛苦,因一切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