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邮政元年”发行大龙邮票

(2023-01-02 16:24:20)
标签:

集邮

分类: 藏品藏识
沽水巡邮(44)

“中国邮政元年”发行大龙邮票


罗文华


“中国邮政元年”发行大龙邮票


      爱好集邮的天津文史专家吴裕成先生发明过一个颇有意义的词语,叫作“中国邮政元年”。
      清光绪四年(1878)早春,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受命,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之间试办邮政。这年3月23日,德璀琳在天津发布公告,开始收寄中外公众信件,中国近代邮政由此发端。因为邮政由海关试办,初时就叫海关书信馆。天津海关书信馆设在海河岸边海关大公事房内。在这里,德璀琳筹划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印制和发行。同年7月24日,大龙邮票首发于天津。1878年因此便被称作“中国邮政元年”。
      大龙邮票,一套三枚,面值分为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不同的面值以不同的颜色区分,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为绿色,三分银为红色,五分银为橘黄色。邮票上“大清邮政局”五个汉字十分醒目。邮票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之单位“分”)字样。邮票上的图案正中绘有一条五爪蟠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蟠龙上下衬以云彩水浪,这是沿袭历来封建帝王以“龙”自喻的习惯,其用意与当时英国邮票采用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相似。又因票幅较大,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大龙票”或“大龙邮票”。
      1937年3月,天津第一次正式的邮票展览——世界邮票展览会在天津市美术馆举办,当时面世已近半个世纪的大龙邮票参展,重新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1948年4月19日《申报》介绍大龙邮票道:“当初因为印刷术不精,图案都是逐枚用手工刻成,所以龙身周围的云彩,以及龙爪的地位、边缘的阔狭,多少总有点差异。这些,到今日都成了集邮家们鉴赏和论价的标准。这种‘大龙邮票’流传数目有限,其中或许有印刷模糊不清,图案线纹中断,甚至字体笔画稍有短长的,集邮家更奉为瑰宝。方寸废纸,每枚时价最低需美金六元,最高要美金五百元以上。”足见大龙邮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之特殊。
      由于海关试办邮政初期机构尚不健全,缺少明确的文字记载,关于大龙邮票在1878年首发的具体日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颇不明晰。1925年,上海“邮王”周今觉先生首提“12月说”。理由一是据其所藏及所见大龙邮票数百枚上盖销的日戳最早为1878年12月,二是上海海关出售邮票的通告为1878年12月16日。1931年,周今觉将“12月说”修正为“10月说”。原因是“购得5分大龙型票一枚,其邮戳日期为1878年10月2日,地点为北京,乃知北方京津一带发行日期,实较早于上海”。约在1940年,天津邮局邮票发行总经办人徐家麟在与集邮家黎震寰先生聊天时,讲到其岳父于生日当天(农历戊寅年六月二十五日,即公历1878年7月24日)在天津购买大龙邮票的事。不久,黎震寰无意中与天津邮票会副会长李东原谈起此事。李东原正在天津东马路青年会主持集邮讲座,便让这故事上了讲台。此事又经1940年7月第一卷第三期《天津邮刊》广而告之,“7月24日说”不胫而走。四十余年后,黎震寰先生旧话重提。天津集邮家杨耀增先生在1982年6月《集邮》杂志上引述黎震寰讲的旧事,力主7月24日发行之说。半年后,上海集邮家杜圣余先生在1983年第1期《集邮》杂志上披露了自己的最新发现:由津海关填写、于1878年7月24日收到大龙邮票五分银的“收发文联系单”。杜圣余等据此认为,德璀琳作为全国海关邮政主管,在收到邮票的当天即在天津公开发售是合乎情理的。在确立大龙邮票于1878年7月24日在天津发行的过程中,天津邮政史专家仇润喜先生等作了大量的考证和宣传工作。经过多年研究,集邮界对大龙邮票首发日的看法渐趋一致。
      历史的机缘,天津成为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故乡。作为世界珍邮的大龙邮票,不仅是中国创办近代邮政的标志,也是天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率先垂范的一个重要标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