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轮船招商局

(2022-10-10 00:15:02)
标签:

集邮

分类: 藏品藏识
沽水巡邮(38)

天津轮船招商局

罗文华


天津轮船招商局


      2022年10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招商局成立15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一枚。明信片主要图案采用设在香港的招商局总部大楼,结合以浪花为创意形态的数字“150”,表现招商局“乘风破浪,奋勇向前”的风貌,展示这块“金字招牌”在新时代肩负起新的使命,勇做行业的引领者与开拓者。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得到中国沿海及内河的航行权,传统漕运受到严重打击。清政府洋务派代表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成立官督合办的轮船企业,与外资抗衡,以免中国航运业会完全落入外商之手。轮船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12月26日,在上海正式开业于1873年1月17日,是中国第一家自办自营的航运企业,也是洋务运动中由军事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商合办的第一个企业。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江浙漕粮运输及各种客货运输业务,设天津、汉口、香港、长崎、新加坡、吕宋等19个分局。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所有产业,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1885年,盛宣怀奉命整顿,由官商合办改为官督商办。1951年,招商局(上海总公司)收归国有,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而在香港注册的招商局,仍沿称“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直属的在港中资企业。1999年,香港招商局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39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同时为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总部设在香港上环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厦。
      招商局历史悠久、地位重要,有关招商局的邮资票品也历来为集邮界所重视。1948年,国民政府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招商局75周年(1947年)纪念邮票,共四枚。新中国最早有关招商局的邮资票品,是1992年发行的一枚《招商局成立120周年》纪念邮资封。2002年,发行了一枚《招商局成立130周年》纪念邮资片。
      2012年,为纪念招商局成立14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招商局》特种邮票。全套三枚邮票以海浪作为主要视觉元素,“招商局”三个金色正楷字凸显邮票主题,票面整体贯穿了招商局踏浪前行的开拓精神。第一枚“浦江创业”,画面主体为招商局购买的第一条商轮“伊敦”轮,船上悬挂双鱼旗,背景为上海外滩9号楼远景,即招商局旧址。左上角是“总办轮船招商公局关防”印章。邮票以金黄色调为主,体现招商局厚重的历史。第二枚“蛇口开发”,画面主体为日新月异的蛇口新貌,背景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和繁忙的港口等。邮票以蓝色调为主,反映招商局在蛇口工业区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三枚“再创辉煌”,画面主体是招商局香港总部,背景左边是上海外滩中国通商银行旧址和招商局印章,右边是深圳招商银行大厦及其银行卡中的金葵花元素,此外还有1873年招商局发行的招股书和K线图。邮票以红色调体现招商局再创辉煌,同时寓意其更加广阔的发展未来。为配合中国邮政发行《招商局》特种邮票,中国集邮总公司同时发行首日封一套三枚,启用纪念戳一枚。
  天津是洋务运动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近代航运事业的策源地。在天津近代史上,轮船招商局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章。1872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天津、上海联络商人,召集资本,选购船只,招聘人员,开办轮船招商局。因系招商兴办,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局”,后改为“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最初的航线,以“福星”号轮往来于天津与上海之间。自1873年始,清政府每年拨江浙海运漕米20万担由招商局轮船运至天津,再由直隶总督筹备驳船转运至京师。天津轮船招商局初时设在英租界河坝道旧门神爷庙(后来的和平区台儿庄路与太原道交口。一说设于紫竹林一带的咪哆士洋行内)。天津轮船招商局在英、德租界均建有码头、栈房。它的开设打破了西方列强对天津航运业的垄断局面。招商局成立之前,天津港尚无中国籍轮船出入;招商局成立后,其轮船数量很快就超过英籍轮船而居天津航运业首位。天津轮船招商局旧址位于今解放南路与浦口道交口东南侧,为三层西式楼房,20世纪末被拆除,原址现为创展大厦。
      由于轮船招商局在天津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轮船招商局纪念邮品也是天津集邮爱好者乐于收藏和研究的对象。前几年曾见集邮市场有一枚1948年自天津寄往美国的信封,使用的是招商局75周年纪念封,贴有招商局75周年纪念邮票一套,盖有当年8月16日中、英文天津邮戳。这件邮品中的纪念信封实属少见,而整件邮品对于天津而言无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