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水巡邮(35)
蔡长奎三绘妈祖图
罗文华
由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董事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天后圣迹图》发布暨展览会”,2022年8月20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举行。此次活动旨在纪念“两岸开启交流35周年”,进一步发挥妈祖文化这一两岸同胞共同精神纽带的作用,充分展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天后,又称天妃、妈祖、娘娘等,本名林默,宋代福建莆田人。相传她天生聪慧过人,好行善事,勇义豪侠,云游岛屿间护佑渔家船夫。她因忘我救助海上遇险渔民,不幸被台风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后世奉其为“海神”,为了纪念她,相继建庙以祀,宋至清历代又多受褒奏、晋封。她的神奇故事广为流传,并远播东南亚等地。《天后圣迹图》是一幅全面反映妈祖生平的大型壁画作品,由曾任天津民俗博物馆馆长、天津天后宫管理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会长的著名画家蔡长奎先生为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绘制,历时四年完成。壁画长32.3米,寓意妈祖诞辰日三月廿三;高2.8米,寓意妈祖羽化升天时年仅28岁;内容分为上篇妈祖生平故事和下篇妈祖显圣故事。这幅作品与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内的《天后圣迹图》为姊妹篇。至此,世界三大妈祖庙皆各存一幅蔡长奎绘制的《天后圣迹图》,成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这幅大型壁画作品不仅再现了绵延千年、源远流长的妈祖信仰,而且将妈祖、妈祖信仰与艺术呈现做了很好的现在呈现,也把中国壁画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
蔡长奎先生认为,妈祖文化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的集中体现,妈祖文化将天下华人华侨与祖国紧紧地系在一起,不能分离,不会分离,更不许分离。这个理念在蔡长奎心中牢牢地占据了35年,也正因此,促成他倾注巨大热情三次精心创作完成《天后圣迹图》。1990年,台湾北港朝天宫与天津天后宫开展妈祖文化交流,开启了津台两地交往、交流的序幕。为共同弘扬妈祖文化,加强津台两地妈祖宫庙沟通联系,蔡长奎应邀为北港朝天宫绘制了大幅壁画《天后圣迹图》。1994年,蔡长奎又以壁画形式为天津天后宫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2018年7月蔡长奎应时任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林金赞盛邀为湄洲岛妈祖祖庙绘制《天后圣迹图》大型壁画。此次蔡长奎完成的《天后圣迹图》,不是前两幅《天后圣迹图》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从构思、构图、人物、情节到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提升,并且特意加入了林默(妈祖)救生的两个传说故事,以及历代皇帝敕封妈祖的重要史实。著名美术评论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振德先生认为,此幅《天后圣迹图》做到了妈祖人物可考、史事可查、事迹可溯、服饰可依、礼俗可寻、建筑可辨、传统可承。画家运用工笔重彩技法,将妈祖自幼好学、尊师重道、勤劳持家、手足情深、治病送药、执火导航、巡海护渔、见义勇为、舍身救人等生活经历及相关场景给予生动展现,使观者对这位生活在海岛渔村、成就于人民大众的英雄女性,在热爱和崇敬的同时,直接感受其不同寻常的人生境界。
天津有句俗话: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天津历史上曾经建有多处祀奉妈祖的天后宫、天妃宫、娘娘庙,天津妈祖信众多,妈祖文化认同率高、影响广泛,使天津成为妈祖文化在北方的传播中心。天津人将妈祖(天后)亲切地唤作“娘娘”。天津的善男信女认为天后娘娘有求必应,可赐福保平安,保大吉大利、大福大顺,因此十分虔诚地敬奉娘娘。到清代,对天后娘娘的信仰已从保护航海扩展到乞求子嗣、渴望消灾祛病,以至成为保护天津地方的神灵。这一信仰也演化成一种独特的信仰民俗,并由此派生出民俗崇拜,对天津民间文化、艺术乃至婚育等习俗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天津集邮界也十分重视收藏与妈祖相关的邮品。1992年10月4日,邮电部发行《妈祖》特种邮票一套,共一枚;天津市邮票公司同时发行首日封一枚,以供集邮爱好者收藏。此后发行的与天津有关的妈祖邮品还有:1998年4月19日,为纪念妈祖诞辰1038周年,天津市集邮公司与天津天后宫联合推出的首日封;2001年4月19日,在首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上发行的《妈祖》特种邮资明信片。2009年9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小型张一枚,其中一枚邮票为表现天津三岔河口和天后宫风貌的《天后宫》。
1992年发行的《妈祖》邮票,画面采用屹立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后山顶的妈祖石雕塑像;30年后的今天,天津画家蔡长奎的《天后圣迹图》大型壁画亦为湄洲岛妈祖祖庙绘制。此亦印证,湄州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天津则是妈祖文化发扬光大的一方宝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