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淘得乾隆通宝背安南
罗文华


本文作者收藏的乾隆通宝背安南
今年端午假日上午,我到天津古文化街闲逛。天上阴云密布,加之此前两天也是假日,人们已经逛得差不多了,所以文化小城摆摊的不多。我除了在一书摊花了5元买了一本定价90元的《南开影响一生》给儿子看外,别无所获。溜达至古玩城,遇见一位熟识的古钱店主,他告诉我他店里刚刚进了一批安南钱,还未有人选购过,邀请我去看看。我对安南钱颇有兴趣,虽然已近正午,还是随他到了店里。他打开门锁,我一进店就看见地上正中果然躺着一个大编织袋,里面都是安南钱。
因越南古代有“安南”之称,所以中国的钱币收藏家习惯上将越南古代钱币统称为“安南钱”。安南是中国以外铸行汉文方孔圆钱时间最长、品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钱币收藏家很早就集存安南钱。近年来,随着越南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建设,安南钱出土增多,流入中国的不在少数。然而,由于有关安南钱币的历史记载很不完备,中国研究安南钱币的人也不多,造成对安南钱的研究形成很多空白。
店主指着那个大编织袋说,他刚进的这些安南钱是50斤,大约有七八千枚。他给我拿来马扎,沏了杯茶,让我慢慢挑。他告诉我价格:普通的一枚一元,特殊的根据情况加价。
我打开编织袋,先粗略地翻了翻里面的钱,发现其中有很多小筒子钱,即因在地下窖藏时间太长而生锈,以致两三枚、三五枚粘连在一起的钱。这么多小筒子都没被打开,说明这袋钱确是刚从批发商那里趸来的,尚未经过买家挑选,基本上保持了窖藏的原始状态。大概因为自己毕竟是个读书做学问的人,我看到这批有学术分析价值的钱币,比买到一个珍钱还兴奋。
我花了一个多小时的工夫,过手了千余枚安南钱,对这批钱币形成了初步印象。这些钱币,品种以景兴通宝、光中通宝和景盛通宝为主,三者大致分别占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三十。其中后两种体轻铜薄,是典型的“水漂钱”。这三种安南年号钱,铸造时间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相当于中国清代乾隆时期和嘉庆初期。其余的安南钱,有几枚泰德通宝和昭统通宝,铸造时间也都不晚于乾隆时期。此外,我还从这批钱币中发现一枚康熙通宝背云、几枚乾隆通宝背满文云和一枚乾隆通宝背满文桂,品相都不太好,但没有发现一枚嘉庆通宝。这说明,这批安南钱的窖藏时间应该在乾隆末年。
这个端午节我最重要的收获,也是进入甲午年以来我最得意的“捡漏儿”,是从这批钱币中淘得一枚乾隆通宝背安南钱。
乾隆通宝背安南,钱体薄小,宽缘,为安南钱风格。正面为楷体直读“乾隆通宝”,背面右为“安”字,左为“南”字。关于此钱的铸造者及铸造原因,至今没有十分确定的结论。有人认为,清代乾隆时期,为平定安南黎氏集团与阮氏集团之间的内乱,铸造此钱作为军饷之用,但未在中国境内流通。流传最多的说法是,广西巡抚孙士毅奉命率清军入安南后,就地开铸乾隆通宝背安南钱以资军费。但也有人提出怀疑,因为孙士毅是1788年10月末出镇南关的,次年年初就被偷袭,赶回国内,从去到回不过三四个月时间,铸币的可能性不大。还有一种说法是,1789年逃到中国境内的黎氏集团首领黎维祁为筹军费,在云南铸造乾隆通宝背安南钱。此说也被认为经不起推敲,因为清廷不会允许一个政治避难者在中国境内铸币筹军饷。另外一种说法是,此钱是后来被清廷封为“安南国王”的阮惠所铸。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八十大寿,阮惠进京祝寿,特铸乾隆通宝背安南钱作为贡品进献,以表忠心。这种说法似乎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可见此钱的铸行具有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意义非同寻常。加之此钱流传较少,遂成为钱币收藏家十分关注并希望得到的名钱。
这枚乾隆通宝背安南出现在这批安南钱中,也有其特殊作用,它证明这批安南钱的窖藏时间不会早于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因为这一年是前述乾隆通宝背安南各种铸造说法中时间最早的。
太太来电,催我回家吃饭,我看表已过一点,便与店主结账。店主将我挑的一枚昭统通宝背下山定价十元,其余几枚安南钱他可能也没仔细看,便都按一枚一元结算。我知道这批钱都卖一枚一元他也不会亏,就没提示他。于是,这枚至少价值一百多元的乾隆通宝背安南也就随之归我所有了。
在家里吃午饭时,我还是惦着那些安南钱,总想把那批钱整个看一遍,心里才踏实。好在小店离我家不远,出门几分钟就到了。这次店里有三个人正在挑钱,他们都是来趸货的古钱经营者,也都与我认识。我们几个人又挑了一个多小时,每个人遇到特殊的品种就集中放在一个盘子里。将这七八千枚安南钱都看了一遍,基本品种和比例与我上午小结的一样。
在这七八千枚安南钱中,乾隆通宝背安南没有发现第二枚。景兴通宝发现了简体宝、背上京、背上中、背下中、背山西等,另外发现了景兴巨宝、景兴大宝、景兴太宝、景兴至宝、景兴重宝、景兴泉宝、景兴永宝等多种宝号钱。光中通宝发现了背上八、背下二、背下工、背四月、背反四月、背重轮等,另外发现了光中大宝(简宝)。昭统通宝发现了背上一。其中有些版式,以往并不多见。此外,还找到了几枚开元通宝、几枚安南铸元丰通宝等,这是在我预料之内的,因为以前见到成批的安南钱中都混杂着这样的钱。还找到了一枚清初吴三桂举旗反清后铸造的利用通宝小平钱,我也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利用通宝主要在中国南方各省特别是云、贵、湘地区流通,安南与这些地区贸易往来频繁。
将大编织袋里的钱全部翻腾出来后,我看到袋子里底部有很多落下的土锈,足有半斤重。这也证明这批钱非常接近于窖藏的原始状态,具备学术分析价值。
根据对这批安南境内出土的钱币的考察分析,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清代乾隆晚期,安南自铸钱币数量已经非常充足,自铸钱币在流通钱币中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原来人们一直认为安南使用的钱币比较杂乱,但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并不适用于所有时期。同时,据此也可看出,在中国乾隆盛世,安南地区的经济也是比较发达的。
端午假日,我淘到了好钱,收获了学识,过得很充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