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读书如火燎原

(2014-04-12 22:54:06)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民间读书如火燎原
罗文华


    每年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图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旨在推动更多的人参与阅读和写作。在今年的“世界图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为中国的民间读书活动风起云涌,给全民阅读带来新气象而倍感欣慰。
    2013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与来自各地的八十余位读书报刊主编、藏书家、书评人一起,就民间读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会后几个月来,中国的民间读书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动向,推出了一些新的成果,十分可喜。
    今年年初,阿滢主编的《中国旧书店》一书出版发行,并在2014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精彩亮相,得到图书发行界和新闻媒体青睐。阿滢先生是中国民间读书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不仅主编民间读书刊物,还大力撰文宣传各地读书界名人,更善于调动全国文化名人合力宣传读书、藏书、爱书。在《中国旧书店》一书中,各地读书界名人冯传友、虎闱、徐雁、徐明祥、彭国梁、朱晓剑等都详细而生动地介绍了本地有代表性的旧书店,使该书既有文化品位,又有指南功用。此前,去年年初,阿滢主编的《我的中学时代》一书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纪申、黄裳、来新夏、文洁若、丰一吟、周海婴、姜德明、龚明德、张炜等数十位著名作家、学者撰写的回忆中学生活的文章。这些作者年长的九十多岁,年轻的三十多岁,不同年龄段作者的文章使读者得以了解各时期中学教育状况,并且清晰地反映出中国中学教育的发展脉络。阿滢生活在山东一座小城,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都不太好,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克服重重困难,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宣传读书、弘扬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博得各地书友的赞誉。如果我有机会推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一定首推阿滢。
    《桐溪书声——〈梧桐影〉文选》日前由海豚出版社出版发行,也是近期民间读书界的一件喜事。该书为精装本,比较厚重,是有“鱼米之乡”兼“文化之邦”美誉的浙江桐乡的梧桐阅社社刊《梧桐影》的精选本。它保持了《梧桐影》作为民间读书刊物的基本风貌,作者多为当地及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和学者,如王稼句、陈子善、桑农、扬之水、安武林、孙卫卫、眉睫、卢礼阳、范笑我、张建智、周立民、袁滨等。文章以书评书话、读书随笔和文史札记为主,包括“江南拾遗”、“书人书事”、“前序后跋”、“芸窗书谈”、“智者木心”、“书人访谈”、“读者评论”数辑,都是读书人关注的话题。以“桐溪书声”为书名,表明此书是读书文化与乡邦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在第十一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我第一次见到神交已久的《梧桐影》杂志主编夏春锦先生,他是一位虔诚而勤勉的青年学者和藏书家,这样的年轻人成为民间读书活动的骨干力量,中国读书界大有希望。
    近期民间读书界还有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就是书话史研究专家王成玉先生开始陆续发表他的“书话点将录”系列文章。他所评述的书话家,“按《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排座次,既要突出学术贡献,又要符合书话特点,还要展示个人风采。排名的过程,也是对书话史梳理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富有个性的绰号,既传统又现代,最有趣味,最引人入胜”。目前他已成篇的书话名家有叶德辉、唐弢、阿英、孙犁、姜德明、黄成勇等,作者力图在众多的人物中发现读者不易看到的关于书话的“真精神”。王成玉先生是典型的民间读书人,多年来不慕时流,静心读书,独立思考,卓有识见,相信他的“书话点将录”,会对当前书话写作和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所揭示和触动。
    整合全国读书写作资源,融会读书文化与乡邦文化,发掘书话的“真精神”,由此推出好文好书,这是民间读书人为推动全民阅读所做最实际的工作,也是中国民间读书界献给“世界图书日”的最好礼物。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与“以书会友,以友辅仁,分享悦读,传播书香”的中国民间读书精神真是不谋而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余年来,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汇聚了各地数十家民间读书报刊加盟,吸引了百余位知名作家、学者、藏书家参与活动,推出了大量书评、书话等精神产品,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的读书水平。只要全国的读书人持之以恒,在滋养阅读趣味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品位,那么“走向阅读社会”、“营造书香世界”的设想就肯定不会落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