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是花地,也是高地
罗文华
3月22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联指导,羊城晚报社、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14花地文学榜”颁奖典礼在广州隆重举行,贾平凹、艾伟、多多、李娟、陈丹青、陈楸帆分别获得“2014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金奖、年度短篇小说金奖、年度诗歌金奖、年度散文金奖、年度文学批评金奖、年度类型文学(科幻小说)金奖,每位获奖者获得精致奖杯一座以及奖金人民币三万元。3月23日,《羊城晚报》在一版显要位置配以大幅照片刊发了这条消息,并用六块整版和一块半版的篇幅报道了这次活动的详情。《羊城晚报》举办以其“花地”副刊命名的这项文学活动,是中国报纸副刊界的一大举动,是报纸副刊与文学互动的一大举动,也是一家大报名报重视和提升自己副刊的一大举动。对此,作为报纸副刊编辑,我们与《羊城晚报》副刊编辑同行一样,感到特别高兴。
副刊,向来是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喻为报纸的“半壁江山”。副刊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为读者营造一块精神的家园。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副刊的存在,使报纸不再只是一张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它既可以用来报道新闻、指导舆论,也可以用来传播文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近些年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媒体间竞争白热化。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外受新媒体的威胁和冲击,内受同业之间同质化的严重挤压。因此,办好副刊,办出一份具有独特文化品位和明确精神指向的副刊,越来越成为报纸“留住读者”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2014花地文学榜”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抓名家,抓精品,可以彰显副刊的独特文化品位和明确精神指向。“2014花地文学榜”颁奖典礼的压轴好戏是年度长篇小说金奖,获得该奖项的长篇小说《带灯》的作者、著名作家贾平凹深有感触地说,看到“花地文学榜”初选的十部长篇小说入围作品时,吓了一跳,“这么多优秀作家作品,我感觉到《带灯》很幸运”。他说,每本书都是有命运的,《带灯》生下来,我担心它的命不长,没想到它的命运蛮好。《带灯》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著名文学评论家蒋述卓说:“贾平凹拿下年度长篇小说金奖,实至名归。”他认为贾平凹的《带灯》接地气,精准地反映了当下的现实生活,“他采用的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加上他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写得非常深刻”。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说,“我认为《带灯》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它解决了很多难题。今天的中国文学如何表现当下现实?很多作家正在做这样的尝试,有些作家做得并不那么成功,但贾平凹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实观照,非常到位。他对乡土中国的把握,有非常厚实的生活根基在里边。通过细节,你能感觉到他深厚的积淀。”从获奖作者和评委的发言不难看出,当初在组稿、选稿时,副刊编辑独到的眼光和果敢的决定是多么的重要。
报纸副刊的精神指向,往往体现在对主要作者的选择上。“2014花地文学榜”获奖者贾平凹、艾伟、多多、李娟、陈丹青、陈楸帆,无疑分别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学批评、类型文学(科幻小说)的一流作者;同时,他们的作品无疑具有一定的精神指向,而他们作品的风格与《羊城晚报》副刊的追求是相容、相近乃至相同的。拥有一批有风格的作者,才能拥有一份有风格的副刊。
20世纪30年代初,黎烈文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时,立志改革,邀请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撰稿,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鲁迅把大量思想深刻、充满战斗性的杂文源源不断地发表在《申报·自由谈》。有人统计,《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和《花边文学》这三本著名的鲁迅杂文集,共有一百七十多篇文章,其中有一百四十多篇是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而这个时期也是鲁迅杂文创作的高峰期。
前几年我在参与编辑《孙犁文集(天津日报珍藏版)》时,曾经做过统计,这部书收录孙犁自天津解放初《天津日报》创刊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天津日报》(主要是“文艺周刊”、“满庭芳”副刊和《文艺》双月刊)发表的所有作品,有一百余万字,约占他发表的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风云初记》等孙犁的代表作品就是首先在《天津日报》副刊发表的。
像鲁迅、孙犁这样的作家,他们作品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文字层面上,而是代表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文化深度和精神高度。《申报·自由谈》以鲁迅为大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拥有孙犁这位著名作者兼编者,这样的副刊,连同这样的报纸,必然会吸引读者,凝聚人心。
《羊城晚报》副刊“花地”,名副其实;《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天津日报》副刊“满庭芳”,从刊名就能看出,也都是体现“百花齐放”的。在纯文学被边缘化、纸质媒体遭遇困扰的今天,这些曾经辉煌、享有美誉的大报名刊,在继续保持对文学和文化的坚守的同时,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努力开拓延伸,勇于创新进取,不仅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诗意地栖居于“花地”,也为社会、为读者打造出一块符合媒介特性、顺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文学和文化高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