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海河中学百年赋》
罗文华
近日得知,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海河中学改扩建示范性高中校工程中,我创作的《海河中学百年赋》已被决定安排在将要竣工的新教学楼中永久铭示。这是母校给予我的巨大鼓励和最高荣誉,我感到特别高兴和激动。
1983年我参加高考时,正处于全国高中学制从两年改为三年的过程中,而我就读的海河中学却仍是两年制高中。也就是说,那一年我校毕业生是以高二学历参加高考的,而主要竞争者却是各重点中学的高三毕业生。面对这无法回避的不平等竞争,我们每个同学都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时间根本不够用。像历史和地理这两门文科课程,都应该是在高二以前讲完的,但那时没有任何学校重视这样的“副科”,以我来说,这两门课基本上就是自学的。因此,到了高二,老师不得不拿出一个多学期的时间,填鸭式地从头讲这两门本来要用两三年才能讲完的课程。这样一来,真正的复习时间只剩下可怜的两三个月。幸运的是,那年海河中学高二文科班的教师阵容十分强大和整齐,各科都安排了经验最丰富、素质最优秀的老师,像张大耀、刘旴杲、余伯钦、钱宗婕、李竹青等老师在全市都很有名望。师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高考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课上课下都很团结、努力。最终,我和我的同学们胜出了,在高考分数、高校录取率和重点高校录取率上成绩骄人,真正做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填写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高校文科招生填报指南上的第一所大学的第一个系的第一个专业——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并且如愿以偿,成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海河中学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四川天地出版社2013年初出版的《我的中学时代》一书收入了我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海河中学这个好中学,让我上了北京大学这个好大学。”因此,我对海河中学的感情是极为特殊和深厚的。
2007年12月,海河中学举办纪念其前身德华中学建校一百周年活动,经时任学校教学督导、我上学时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张大耀老师推荐,学校领导命我撰写了《海河中学百年赋》:“海河滨西,大营门外,古来兴学沃土,洵为育人宝地。博文书院,书声朗朗,北洋学堂,学子莘莘。自强求富,西学肄习,中华近代高教,皇皇于此肇基。芜园春草,老树新枝,德华兴学,女中为继。世事沧桑,校名几易,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岁岁满目桃李,转眼百年过隙,今我海河中学,津门巍然屹立。百年老校,历久弥新,钟灵毓秀,薪火相承。数代园丁,春蚕烛炬,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朴毅敬诚,进德修业,潜移默化,蔚然成风。素质教育,营造佳境,十年成才,受益终生。学科竞赛,折桂蟾宫,为国荐贤,口碑炳隆。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英杰校友,灿若群星。眷恋母校,饮水思源,复听教诲,如沐春风。海河流霞,沽水汤汤,东注大海,一泻汪洋。愿我海河中学,师生快乐健康,承续百年宏业,开创世纪辉煌,倍育社会栋梁,再曜精彩华章。”
这篇赋不仅庄重地印在海河中学纪念德华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册的首页,而且作为纪念大会的第一个节目由著名播音艺术家关山先生在《命运交响曲》的配乐中激情朗诵,还安排刊发在纪念日当天出版的天津报纸上。2012年12月,海河中学举行改扩建示范性高中校工程奠基仪式,在学校赠予来宾的纪念画册和纪念文具上,都以显要位置印有《海河中学百年赋》。读过这篇赋的朋友都说,这些发自作者心底的语句,表达了全体师生和校友对海河中学这所历史名校的深情赞颂与美好祝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