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级币的争论
——钱币热题之五
罗文华

未使用过的美国康涅狄格州25美分硬币(本文作者收藏)
在近些年的钱币拍卖会上,装在密封的保护盒里的评级币拍品越来越多。同时,拍场内外关于评级币的话题也越来越多。
给钱币评级,体现了人们为建立一套相对客观和标准化的钱币评价标准而做出的努力。1986年,一家现代专业钱币鉴定评级公司PCGS在美国成立。这家公司同时用字母和数字来为钱币的新旧评级,具体的级别包括BS-1、FR-2、AG-3、G-4、G-6、VG-8、VG-10、F-12、F-15、VF-20、VF-25、VF-30、VF-35、XF-40、XF-45、AU-50、AU-53、AU-55、Au-58、MS-60、MS-61、MS-62、MS-63、MS-64、MS-65、MS-66、MS-67、MS-68、MS-69和MS-70。其中MS是Mint
State的缩写,意指崭新得像刚铸造出来的一样。事实上,MS69和MS70之间的差别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钱币的等级对钱币的市场交易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级别的差别就可能导致价格相差数倍。以美国50州25美分系统中1999年由费城铸币厂铸造的康涅狄格州25美分硬币为例,在PCGS提供的市场参考价中,MS65级价格为20美元一枚,MS66级为25美元,MS67级为140美元,MS68级为1000美元,MS69级为6500美元,而目前还未发现有MS70级康涅狄格州25美分硬币,因此其参考价格栏为空。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钱币定级公司有PCGS、NGC和ANACS三家。这些公司目前都已扩展到能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行的钱币进行鉴定定级,包括中国自清末以来发行的一些硬币。经过鉴定的钱币,这些公司会用特制的保护盒将钱币密封,并在盒上贴上带有鉴定定级结果的标签,同时将资料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这些公司会定期公布所鉴定的各种钱币的数量以及其中各等级所占的百分比,由此给钱币的市场交易价提供一个参考。
我曾在拍卖会上和钱币店里见过大量的评级币,直接的感受是,钱币装在贴有标签的密封的保护盒里,成了高级商品,收藏者无法直接品赏和把玩,感觉不到它们的重量和温度,多少减弱了收藏的乐趣。但钱币被评级装盒后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们都会获得一个特有的号码,即使一枚评级币被交易出手后,原收藏者依据这个特有的号码还有可能找回这枚钱币。
我平时喜欢浏览钱币贴吧和钱币收藏家的博客,发现收藏界对评级币存在很多争论。支持者认为,钱币评级解决了困扰收藏者的真假辨别和品相判断问题,为交易特别是网络交易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评级币降低了钱币收藏入门的门槛,使更多的人乐于参与硬币收藏和投资。反对者则认为,没有必要将大量的中国钱币送到外国商业评级公司,让它们赚取高额评级费;此外,收藏钱币也是收藏钱币文化,如上世纪80年代发行的套装长城币,其外包装是中国钱币发展史不可缺少的物证,有人把它拆了,取出里面的硬币送到美国去评级,花钱换回一个盒子和标签,很不值得。
漂洋过海,远涉重洋,不管是为鉴珍,还是为镀金,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问题的关键是,其“海归”后,谁肯为此行为买单。如果钱币本身只值几百元,再加上几百元评级费,那么究竟是卖钱币还是卖包装?
日前在一家钱币店小坐,闲聊到评级币,老板指着柜台里摆着的一堆评级币说:“评级有用,也没用。有时评级币反倒成了鸡肋,因为买家虽然觉得东西不错,但不愿为评级付出附加费,就提出价格偏高,而卖家则认为评级币本来就应该高,且进货价格就高,结果自然是不好卖。很多真正的藏家不管评不评级,他们凭的是自己的眼力。”看来,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理解的差异,使得在中西之间很多事情上都不易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