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攻略、没有大片,却是一本带你穿越中国最好的旅行书!

标签:
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艺术中国雕塑中国绘画 |
分类: 美的历程 |
微信关注 「美的历程art」| Wechet ID:qinghang-arts
▲
点击关注 | 中国艺术之美
这是一本别样的旅行书,
它不介绍景点、没有交通攻略、
没有食宿资讯、没有摄影大片,
但如果你想真正领略中国之美,
这绝对是最好的旅行书。
习惯了普通攻略书,
带你从空间纬度感受中国之美,
这次,
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美的历程如何?
新石器·陶器图腾
人面含鱼陶盆/西安半坡遗址
鹿纹彩陶盆//西安半坡遗址
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三角纹陶壶/山东大汶口遗址/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晚期比早期要远为神秘、恐怖……后期的集合纹饰中,使人清晰地感受到权威统治力量的分外加重。
商周·青铜饕餮
商·后母戊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成王·德方鼎/上海博物馆
它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的雄健线条,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言语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
楚汉浪漫主义
汉画像砖
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
铜奔马/甘肃省博物馆藏
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魏晋风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
在表面上看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人们并不一定要学那种种放浪形骸、饮酒享乐,而是被那种内在的才情、性貌、品格、风神吸引着、感召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这是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看来是如此客观地描绘自然,却只有通过高度自觉的人的主观品格才可能达到。
佛陀世容
在宗教雕塑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异,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概括起来大体可划为三种:即魏、唐、宋。一以理想胜(魏),一以现实胜(宋),一以二者结合胜(唐)。
北魏菩萨胸像(临摹)/敦煌莫高窟259窟
盛唐胁侍菩萨像(临摹)/敦煌莫高窟45窟
宋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北京中国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为类型(不是个别作品),本书作者比较推崇第一种,因为它比较充分地运用了雕塑这门艺术的种类特性:以静态人体的大致轮廓,表达出高度概括性的令人景仰的对象和理想。
盛唐之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的文艺之中……
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图片来自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盛唐的艺术,处处透露着雄豪刚健、元气淋漓的力量和势概。
宋元山水意境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是北宋山水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南宋·马远《踏歌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宋)更经常出现的是颇有选择取舍地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甚或某个对象的某一部分出发的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在对这些远为有限的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囧啊我i额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
元·倪瓒《容膝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一贯强调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到这里不再放在客观对象上,而完全是放在主观意兴上。
这是一本别样的旅行攻略书,
它则带你从时间的纬度穿越,
感受不同时期中华文明的气质和美。
当然,
如果你看完这本书后,
还按图索骥了,
相信你也从空间上穿越了中国。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