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祭

(2014-04-12 09:45:32)
标签:

潮汕

文化

杂谈

  去年的清明时节,出差在福建,未能回家乡祭祖。在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民俗博物馆,看到一个介绍清明节的牌子,才知道清明节不是一个沉重的节日,除了祭祖扫墓,缅怀先人,还是一个郊外踏青,迎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日子。我想也是,先人有子孙拜祭,不也正意味着一个家族的欣欣向荣。

  这个介绍牌让我印象深刻,今年回乡祭祖,有心体会一下节日的气氛。4月4日是我们扫墓祭祖的日子,由于清明可以说是潮汕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清明假期,广汕公路必然大塞车,因此,一般我们家族都会提前拜祭。这天,广东在连续几天阴雨之后,终于放晴,气温舒适、微风拂拂,让人心情开朗。据家人说连续几年都是拜祭的当天就会天气就会变好,他们认为是祖先有灵。

 爸爸是身体力行践行孝道的人,每年清明总是他先去把祖先墓前的杂草清理掉,让我们能够舒舒服服的拜祭。这日早上,也是他先出门去了,而堂哥、我弟与我随后也被家里人叫去帮忙。这样不冷不热、微风吹拂的晴天,走在村道和田间可以说是一种享受,而村里严重污染的水,在连日大雨的冲洗下,倒也显得清澈,这些最为人所厌恶和诟病的潮汕脏水也暂时恢复了些生机。
  
  走了大概20分钟,已经到了被农田包围的墓园,这里是我们村的山坟所在,村里同姓的先人大多葬于此。来到的时候,发现爸爸已经差不多把清理工作做完了,正在爷爷的墓碑前,刮掉去年的油漆。通常爷爷的墓是最后一个清理,在之前会先清理爷爷的父母辈及再之前的祖坟。爸爸说今年的杂草不多,所以清理起来非常快。既然来了,我们也参与一下,接下刮掉旧漆的活。在重新描色之后,清理工作就完毕了,只待下午带齐祭品,前来扫墓。
  清明祭
   给祖先的墓碑重新描色,先用工具将久的油漆刮掉,然后再重新描色,生者红字,逝者绿字。也许是天气晴朗,也许是葬的大多是同姓的自己人,所以拍照也沒有觉得不妥。

  回家的路上,父亲之前骑车带着锄头回来,回程我们理所应当的接过这把锄头,在田间边走边拍,其实就是装。
清明祭
  是否有点农夫的感觉?

清明祭
   弟弟装得更专业。

   回到“寨內”,看看村里最老的房子,这是我们的全村本姓的祖屋,明代保存至今。先祖自南朝迁至福建,后又继续南迁至潮州,明朝年间,来到此村。
清明祭
 明代祖屋。这座明代老屋与後來村里潮汕式的房子样式还是有挺多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没有后来那种潮汕式的封火山墙,而且屋顶的坡度也较为平缓,个人感觉更多带有闽南民居的影子。

清明祭
 废弃老房子前,几只拽拽的小猫。

  下午三时,喝过几泡工夫茶后,全家出门前往扫墓祭祖。
  每年父亲都会语重心长的跟我们说,现在是我们这一代记住这些祖先所在的时候了,以后就要靠我们来了。其实,前年用记过一份便签在手机上,不过已经遗忘存在哪了,所以,今年这次特意用Evernote记下了各位祖先所在的位置,应该不会再不见了。
    
  压纸、摆放祭品、点上蜡烛、上香、烧纸钱,整个流程大概如此。(杂念:其他都很好,就是不能接受无论祭神或者祭祖,每次都要烧这么多纸制品,实在是有违环保,而且各家争相多烧,是否会造成天堂或地府的通货膨胀也不得而知。要说是传统,我想自周朝至汉,纸仍未发明,想必至讲孝道的孔子也不是这样祭祖,而汉文化最为昌盛的唐宋,纸张应该也是珍贵的,断然不会白白拿来烧掉。)
  此外,让人起敬的是,先人将饥荒、战争中逝去,无法得知名字的遗骸收起来,合葬于一个墓中,称为“众公嫲”, 每年受村里各家各户的祭拜,让这些不幸离去的人,得以安息。

 清明祭
  祭祖完毕,回家。爸爸叫我弟尝试一下用担挑把这两个潮汕特色的篮子挑一段路。

  回到广州,看到易中天先生博客所写的我的祖宗十八代,想起祭祖期间,在二世祖公墓前拜祭,而我与弟这一辈是第19代,正好也是传承了18代,一种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的感觉油然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