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境况》读书笔记
(2014-10-28 11:21:46)
标签: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读书笔记行动的彰显渴望存在 |
分类: 读书札记 |
《人的境况》读书笔记
第五章
1、行动者在言行中的彰显
如果人是相同的,就无需行动;如果人是不同的,就无法行动。因为人和人是相同的,都是有机生命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以互相理解,所以行动是可能的;又因为人与人是不同的,人与人的差别有时比人与猴子的差别还要大,而且只有人才能表达这种差异,使自己与他人相区别,“且只有人能跟人交流自身这种差异”,所以行动是必须的。人可以不劳动,不工作,照样是人;但如果不行动,就不再是一种人的生活。
人要诞生两次,第一次是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作为动物),第二次是“以言说和行动让自己切入这个世界”(作为人)。一个人而不是动物来到这个世界上,某个新的东西出现了,他是个开创者,他完全不能从以前发生的事情中预测出来,他将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也是无法预料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诞生都为世界带来独一无二的新东西”。(140页)
他能行动!在行动和言说中,他表明了他是谁,积极地解释出他独特的个人身份。他不是要回答“他是什么”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或不想知道他是什么(what),但不知道他是谁(who)。
言和行的彰显性质出现在人们和他人在一起的地方,行动对行动者的彰显只有在公共领域中才是可能的,而劳动和工作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进行的。劳动的产品是拿来消费的,工作的产品是拿来使用的,而行动的产品则是自身,即向他人彰显你是谁。劳动和工作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并且目的和手段是可以分开的,而行动就是彰显,无所谓目的和手段,或者说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2、关系网和被讲述的故事
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渴望自身的存在。任何人都渴望把自身彰显为主体,彰显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人,这是一种最内在最深刻也最强大的欲望,放弃这种彰显,就意味着把人变成了某种不是他的东西。一个人不会满足于自己的物质成就,因为这个成就不能把他跟所有其他人区别开来,他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是谁,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他只能向人证明,不能向物证明,他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没有用,因为财富是无言的冷漠的,不会向他献媚。而“人类事务的领域由人际关系网组成,这个网络存在于任何人们一起生活的地方”。(144页)行动就是在这个网络中进行,每个人都经由言行对人类世界的切入而开始了他的生活。
“言和行一起发动了一个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浮现为某个新来者独一无二的生活故事,并独一无二地影响到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的生活故事。由于这个业已存在的人类关系之网包含着无数相互冲突的意志和愿望,所以行动从来都达不到它的目标;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媒介,行动才能有意或无意地‘生产’故事,就像制造活动自然而然地生产出有形之物一样。”(144页)
3、人类事务的脆弱性
行动和言说都需要周围他人的在场。因为行动者总是在其他行动的人当中进行的,与其他人联系,他就不仅仅是一个“作为者”,而且同时是一个遭受者。行动所造成的后果是无限的:每个行动都造成反动,每个反动都造成连锁反应,从而每个过程都是新过程的起因。
所以行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4、希腊的解救之道
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密切关联到言说和行动的揭示性质,一个人在言说中彰显自我,而他甚至都不了解自己或不能提前考虑他要揭示的是谁。
希腊人“以城邦形式结成的共同生活似乎确保了最空虚无益的人类活动——行动和言说,以及最无形、最短促的人造‘产品’——作为言行结果的业绩和故事,可以变成永不消逝的东西”。(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