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参加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会议)的机会,我们安排会后到美国著名的MD Anderson 癌症中心交流访问。
12月6日下午当我们在ASH会议的最后一项任务——刘红星的发言一结束,我们就直奔机场飞往休斯顿,准备开始我们在MD
Anderson的交流访问之旅。晚上我们入住医院附近的酒店与Dr. Peggy Lu
汇合后即到宾馆外的一家日式餐馆吃晚饭,以拯救一下刘红星同学这几天在奥兰多倍受美国饭折磨的“中国胃”,虽然不是中餐,但毕竟是东方食物,也较西餐“靠谱”。
12月7日早上,我们3人步行前往附近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走在街上才发现我们置身于医院群之中,原来这个区域就是著名的德克萨斯州医学中心,由数家著名的医院组成,除了MD
Anderson癌症中心外,还有儿童医院,妇女医院,Methodist医院,Baylor
医院等,高楼林立,颇为壮观。这个医学中心是美国和世界上最大及最著名的医学中心之一,在癌症及心脏病的研究及医疗方面尤其突出。上午我参加了淋巴瘤/骨髓瘤科的查房,主治医生带领3-4个临床fellow到不同楼层的几个病房去逐一看过所管的全部患者,大多是年龄大且患有难治/复发疾病的病例,从国内其他医院甚至是国外转诊到MD
Anderson来参加临床研究。主治医生看过病人会把他的意见写在病历上,并交代fellow及临床药师如何治疗。至于病人为何如此分散,主治医告诉我这里的病人周转很快,如果本科无床也可以收到其他相关科室,如白血病科等,如果生命体征不平稳还要转至ICU,由专科及ICU两个团队共管。此外,多数化疗是在门诊进行,如果治疗比较简单患者可出院在附近的公寓由护士上门输液,类似家庭病房。在病房我发现医生穿着绣有各自名字的白大衣,而护士则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脖子上挂着听诊器,在查房时向医生反映病人的饮食、起居及治疗的情况。一问才知道,护士着装其实是有规定的,即裤子是单颜色的,上衣是V字领的护士服,颜色及花色由自己订购,于是就产生了我见到的那种五彩缤纷的效果。也许这样护理病人会使患者感觉更生活化,更温馨,有助于改善这些身患癌症患者的心情吧。下午,我们拜访了实验治疗部的医学化学家Waldemar
Priebe教授,了解到在MD Anderson有很强的基础研究能力以及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很快转化为临床的能力,我和Dr. Lu
向Priebe教授介绍了道培医院及口服硫化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出色疗效。
http://s16/middle/71fb10e7t9db26d8721ff&690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TITL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
身后的建筑群就是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ttp://s10/middle/71fb10e7t9db2687c7da9&690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TITL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
Peggy Lu 在介绍道培医院
http://s14/middle/71fb10e7t9db26943e0fd&690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TITL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
我在报告北京市道培医院半相同移植的结果
http://s11/middle/71fb10e7t9db26a65b01a&690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TITL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
门 诊
12月8日上午8:00-9:00我参加了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和干细胞移植科的联合临床会议,这是每周三的例行会议,多是邀请外来的学者介绍较前沿的相关基础研究并进行热烈的讨论。会议结束后,我参加了移植科medical
director Issa
Khouri的查房,一共看了20个病人,也是分散在几个病房,移植患者的年龄多为50-70岁,病种均为血液肿瘤,还有几个2次移植的病例,我只见到一个半相同移植的病例。Dr.
Khouri 在看一位来自中东的患者时用阿拉伯语和病人交谈,在看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患者时又讲起了意大利语,Dr.
Khouri出众的语言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想这一定有助于他的工作,特别是在国际化的医院。我了解到在MD
Anderson每年成人加儿童的移植一共约800例,其中自体与异基因移植各占一半,Dr.
Khouri的主要兴趣在减低强度的移植,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他的患者年龄那么大。在这里可以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除血液肿瘤外还包括某些实体瘤,如:乳腺癌、肾癌、视网膜神经母细胞瘤等。移植科承担了许多临床研究,其中有不少是关于预处理方案的。MD
Anderson是美国骨髓库认定的非血缘移植医院和采集医院,因此这里的干细胞采集每年约1000例(包括本院及外院的需求)。MD
Anderson拥有自己的脐带血库,脐带血来自周围的几家医院。中午我们拜访了淋巴瘤/骨髓瘤科的主任Dr. Larry Kwak
教授,他近期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0位人物,是位韩国人。他刚看完门诊,我们进行了简短的谈话并邀请他在我们新医院开业时来参加开业典礼,他欣然接受。随后,我们还拜访了干细胞移植科的主任Richard
Champlin 教授,他对我们的半相同移植很感兴趣,问了一些问题。他说半相同移植在MD
Anderson原来并不理想,但最近他们采用Johns Hopkins 的方案后结果大有改进。下午,举行了学术交流会,首先由Dr.
Lu 介绍了北京和上海道培医院及硫化砷治疗APL的临床结果,MD
Anderson的医生饶有兴致地问起道培医院的模式以及是否将硫化砷用于其它血液肿瘤的治疗等问题,并探讨今后合作的可能。我则把在ASH会议报告的北京市道培医院440例半相同移植的结果和供者选择原则向与会者报告,我的报告一结束,移植科的一位医生就兴奋地评论道:“你们的半相同移植结果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随后,淋巴瘤/骨髓瘤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了他们骨髓瘤组织库的情况,他们的组织库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不光可以自己用,其他单位也可以合作开展相关的研究。刘红星报告了我院关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bcr-abl耐药克隆演变的研究结果,显示了我院实验室的研究能力并能进一步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MD
Anderson的医生还介绍了治疗淋巴瘤的新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
12月9日上午我和移植科的主任Richard Champlin 教授一起出门诊,首先助理医生(physician assistant,
PA)先向Dr. Champlin
报告今天门诊预约的病人情况,并从计算机上显示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化验结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我随Dr. Champlin
和PA一起到诊室看患者,首位患者是一位62岁的女性,由MDS转化为白血病,已接受半相同移植,现在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与血小板输注依赖,并产生抗供者血细胞的抗体,近来又出现严重的骨痛。Dr.
Champlin
怀疑是复发建议她做骨穿,如果证实是复发则考虑做二次移植。目前针对血细胞抗体建议用美罗华治疗。这位女士显然之前已经与PA联系过,知道可能要用美罗华,因此,她手里拿着事先在网上打印出来的关于美罗华的介绍,向Dr.
Champlin
提着相关的问题,其实,看得出她更担心疾病复发的问题,对可能将要面对的二次移植充满疑虑。她问道:“如果我是你的妻子或女儿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是建议二次移植还是建议让我平静地度过最后的几个月?”。Dr.
Champlin 耐心地向她解释二次移植会有20%左右的生存机会,而等待则没有机会。在MD
Anderson交流访问期间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患者或家属拿着从网上找到的信息与医生交流,而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也是很直率的告诉他们,非常理性和平静地交流着,让患者知情并做出选择。
MD
Anderson共开放床位500余张,每年收治住院患者近2万例,日门诊量近2000例。除了临床及科研外,还有丰富的教育培训项目,培训的对象包括医生、科学家、护士和医疗保健人员。MD
Anderson的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诊断及预后评估、癌症预防、癌症应对和生活质量以及治疗创新5个方面。其目标正如它的新logo一样是要消灭癌症,创造肿瘤治疗的历史(Making
Cancer History)。
http://s7/middle/71fb10e7t9a68e6fba0d6&690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TITL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记"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