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泾县
· 桃花潭》
泾县,古称猷州,隶属于安徽宣城市。
泾县自汉初置县,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呤诗赞誉:“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此番皖南之行能到泾县,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晚住宿于泾县,早上5点30分左右出门,想去看看泾县的城市景观,哎,这老天下雨了,回房间拿上雨伞再出旅社大门,本想到泾县广场走走,广场却是墨黑一片,原来是在整修呢!
查看泾县地图,发现附近有个步行街,19分钟后,我和玉良战友两人一起赶到了那儿,哎,又是让人失望了,小小的一条步行街,到处堆积着废土、正在挖着的沟道,看着这个样子我俩踏进几步便转了出来。
哎,你别说我们这一走,来回就走了7000余步,这也算是雨中散步逛泾县吧!
早餐后,一行众人驾车前往“皖南事变陈列馆”,在那儿瞻仰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参观了“皖南事变陈列馆”,随后又驱车赶往泾县桃花潭景区!
车行不久,便看到一处江面开阔,清水碧波,景色秀美的地方,沿江一路过去,有好几个打卡点,那么停车拍照也是必须的,不知道江名,却让人有点遗憾,后来,我在景区门口询问了那儿的员工,方才知道此江便是“青弋江”。
9点50分的样子,我们已经到达了桃花潭石牌坊,停车休息吸烟片刻,继续前行不久便进入桃花潭景区停车处,扫码购票进入景区。
据介绍,桃花潭景区是安徽省省级旅游度假区
,位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青弋江上游),距县城34公里。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桃花潭之所以有名,历来说法不一,有云:古人风于澄泓苍霭,如入《桃花潭记》所述之武陵源,古名之。而桃花潭之所以著名,则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玄宗年间,泾州(今安徽省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此时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行众人进入景区,先参观文昌阁,文昌阁位于桃花潭东岸。
文昌阁,按清朝旧制,一族出二十位举人之后方可建造。而水东翟氏为皖南旺族,清初翟氏共出二十三位举人,被乾隆恩准建造文昌阁。阁基高一丈,阁高三层共计七丈三尺五寸;广围十四丈四尺。阁平面呈八角形,三层八角均系风铃,上层为铁铃,下面两层为铜铃,微风吹拂,铃声朗朗,十里可闻。三层屋面逐层加陡,八角翘向天空,翘角处瓦转九十度铺盖,造型典雅,别具特色,为皖南地区所罕有。文昌阁底层正面悬“盛世文明”横匾,二层屏风上方有“文光射斗”四字,三层有“共登云梯”竖匾,并塑有文昌菩萨。龛上有“直冲云霄”匾额。这些匾额都铭记着昔日翟氏宗族文化的辉煌与荣耀。文昌阁占地十余亩,外围有院墙,内有花径、松岗、竹林、水池;阁后为广阔的田野,登阁远跳,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步入门内,阁门口有一妇人,递交给每人三支香,入阁不必点燃,放入文昌菩萨前的香炉即可,放入香炉后,又有人递给你一张黄色的纸条,这是让你拿着去边上测算的,当然,拿不拿由你自己,离开即便,可惜不能登阁,估计上去还得用钱!
往前走即是翟氏大宗祠,宗祠门口的一对狮子,哎,和我们浙江这边的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造型瘦小,面形喜乐让人看了喜欢!
翟氏宗祠,万历乙末(1595)建造,坐北朝南,属于典型民间祠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纯木结构建筑,设有天井,马头墙,主体宗祠占地30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占地8300平方米。1997年5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来考察翟氏宗祠,组长罗哲文提笔写下“中华第一祠”,
翟氏宗祠亦多次被中央及地方台电视台报导。1998年5月公布为安微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步出翟氏宗祠,沿指示牌去寻找那桃花潭和乘坐10块钱的游船,此时已近中午,这立冬后的太阳火辣辣地罩在身上,真让人晕头转向,心中暗暗的抱怨,这文昌阁、翟氏宗祠怎么离桃花潭那么远呢!
忘戴帽子,太阳真晒这脑袋瓜子,远远看到前面有个村坊,走近一个过街楼,上面写有“南阳镇”三个字,这南阳镇怎么会在这儿呢?我记得南阳蛮有名气,应该在河南么,哎,杭州萧山也有个南阳的。
猜想一下,老底子这儿应该是叫南阳,李白在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后改名为桃花潭镇吧?
回家在电脑上查考时才知道,这儿原是古南阳县的一座小镇
。清乾隆时章翔凤有首《南阳镇
》诗:“桃花潭东畔,有地名古镇。南阳旧县荒,故事识已仅。”南阳县建置于唐初,武德八年已废,现在只留下一座镌有“南阳镇”三字的门楼。
走进门楼,这儿就是一个古旧的小镇,行走在鹅卵石铺设的街路上,光滑极溜的,看两边房屋基本上是平房,墙体砌筑是老旧的大青砖,粉刷过的白灰墙面,已经斑驳脱离,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南阳镇的沧桑和经历。
出街首便是东园古渡,沿踏步走出“踏歌岸阁”,又称“踏歌古岸”,外面便是一处宽阔的江面,难不成这儿就是桃花潭?江边古渡有两石雕人像,看样子是汪伦与李白,其中一个举怀喝酒的应该是李白!
坐游轮过江,哎,应该是渡轮哈,不一刻便到对岸,上岸后,那边也是一个小镇,看样子人气比东岸旺,步入里面,这儿的民间导游比较多,沿路多人来推荐自己,来这儿应该去哪里玩,喜欢拍照应该去那里。
这天热的让人心烦,这付样子也没心思继续在这儿,众人也不想再深入游玩,只想着赶紧离开这儿找地方吃饭去。
原路返回,看江边右首有山有阁的,便两跨三步走上去那边的道路,赶到门口却是铁管封着,门也锁着,门边有牌一块特摘录如下:怀仙阁,“千尺潭水九里村,桃花如雨柳如烟”。桃花潭水清深洄湍,碧波荡漾,潭边峭壁嵯峨,古树纷披,形如虎踞龙盘,潭上翼然一亭,当年李白在此饮酒作诗,故后人起亭名“怀仙阁”。人在阁中,可尽览桃潭美景,每当晨光初耀,夕辉斜照,则可见潭水映丹,烟云如虹,蔚为奇观,后代文人骚客慕名而至,寻访谪仙遗踪,游览桃花潭仙境。
哎呀,如此仙境这次却要这样错过,心中真是遗憾而无奈,此时此刻,只听的渡口乘船处已经在叫我,渡船要开喽快下来。无奈之中的无奈,急急忙忙的卡下几张照片返回江边,待坐上船看看手机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半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