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常生活点滴爱
———周永红和公婆一家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安 璐
去年,石家庄的周永红去参加汶林公司举办的《弟子规》读书会,突然觉得对父母做得太少了,竟然哗哗流泪。以前,她虽然听说过《弟子规》,但从来没有看过,更没有学过。怎样做人,都是从周围的人言行举止里学来的。现在她才发现,做人还有个标杆。
以前,周永红脾气非常暴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性格要强的她也曾经试图改变丈夫,把丈夫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男人。可这么多年下来,并不成功。从学习孝道入手,周永红在和公婆的相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她的孝心也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和谐。
孝心的生发,从洗脚开始
年近七十岁的公婆一直在农村生活,婆婆年轻时得过抑郁症,难相处。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周永红去老家接公婆一起住“我突然觉得,结婚将近20年,太对不起老人了。”周永红说,自己的心态一转变,就感觉到了公婆的好,看到了他们对儿女的慈爱之心。
赶上婆婆过生日,周永红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孝心行动。
那天,婆婆坐在客厅看电视,听永红说要给她洗脚,跳起来就跑,永红就端着盆一直追,追到卧室的一个角落里,跟婆婆说,“我父亲去世得早,父亲活着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这样洗过脚。‘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这种伤痛我不想再有了。”婆婆听了,流了眼泪。永红说:“我体会到,只要弯下腰,就这么简单,就能让他们幸福开心。那一次,给婆婆洗完脚以后,我也想给公公洗,公公痛快地说:‘好!’其实,我知道,老人这样做是成全儿女的孝心。从那以后,一下子和公婆的心贴得特别近了,平常严肃的公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以后,每次周永红给婆婆洗脚,4岁半的小女儿会跑过来帮忙:“妈妈,你给奶奶洗一只,我给奶奶洗一只。”她洗得特别认真,所有的步骤一点都不差。其实,教育孩子不需要说教,你只要做,孩子在后面就看着呢。母亲节那天,大女儿叫上小女儿一起给周永红洗脚。

要把日子过好,从改变自己开始
去年九九重阳节,周永红带着公婆去参加读书会,老师说送她一个礼物——给她一个在台上给公婆磕头的机会。她给公婆各自磕了三个头,眼泪止不住就流下来了。公婆也流眼泪了,三人抱头痛哭。从那以后,好像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解不开的事情了,公公的心也开始变得特别柔软。本来,公公是从来不吃剩饭的,有一次,饭剩得很多,公公热了热自己吃了。当时,这让永红特别感动,老人家那是心疼儿媳妇啊。因为对公婆的一片孝心,感动了他们,他们也用慈爱照顾儿媳,这一切太奇妙了。当时,永红没有想到老人也能有这么强烈的改变。这让她体会到,要想把日子过好,改变别人,不妨先从改变自己开始,那么以后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家庭里的种种问题不是没有化解的办法。别小看洗脚、磕头这些小事,周永红说:“原来,过年的时候我都没有这个习惯。做之前有种种顾虑。但是,当真正做了以后,公婆有了这些改变,最打动的是自己。只要发自真心去做,心是很容易沟通的,不需要语言。”
家庭和睦,通过点点滴滴来实现
周永红说:“这样生活里琐碎的事情虽小,意义却非常重大,家庭的和睦就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来实现的。老人现在的身体很健康,不需要我们做怎样大的善举。如果哪天老人有大难,未必能给我们尽孝的机会。”
去年,周永红带着公婆、母亲和小女儿去了海南、桂林、广州旅游。一个月的行程,带着他们慢慢逛下来,老人们都非常开心。在外面旅游的过程里,小女儿对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也让周永红很欣慰。公公的腿不好,遇到不好走的路,周永红总提醒他慢一点。后来,小女儿会主动替她说:“爷爷你慢点。”
周永红深刻体会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没有老人,在家庭里往往会无意识中把孩子的位置抬得很高。现在,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周永红的女儿们会跟爷爷奶奶说晚安,回家来也会先问候老人。周永红说,这样无形中把老人的位置抬高,伦理之间就不会乱,家里也就不会出大的问题。而且,老人也是和谐之宝,如果能够
有段时间,公公的前列腺不好,永红每天都要带着他去医院,照顾他。有一次,她正给公公洗脚,丈夫打了个电话回来。婆婆跟他说:“永红正给你爸洗脚呢。”那天丈夫回家,立刻把她拉到厨房里说:“你做得好,真给我长脸了。”从丈夫兴奋的语气里她知道,如果有个贤慧的妻子在家里尽孝,就可以让丈夫在外面扬眉吐气,成为荣耀的资本。丈夫对他的司机说:“你们的媳妇都不错,可跟我媳妇比差远了,我媳妇正给我爸洗脚呢。”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在外面忙事业的丈夫最欣慰的事。让丈夫放心,体贴他,莫过于孝顺他的父母。
把老人赡养好,家庭才会和谐。家有老人也是夫妻恩爱之宝,夫妻间哪怕有小的摩擦,想到对方对老人的好,往往也就化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