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副县级村官的无悔选择——11版 百姓故事

(2011-12-23 14:26:51)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一个副县级村官的无悔选择——11版 <wbr>百姓故事

一个副县级村官的无悔选择

本报通讯员 风飞扬

 

1、退了休的政协副主席被“点将”任村官
  殷家庄是高阳县一个普通村子,论规模算中等,论经济,那是数得着的贫困村,由于前村领导班子工作不力,整个村子更是处于集体账目混乱,村民随意占地的乱象中,村容村貌脏乱差,问题越积越多,也越是没人愿意再接手这个烂摊子。
  就在这个时候,退休已两年赋闲在家颐养天年的原高阳县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长殷文吉被县委领导看在了眼里,时任县委书记郭若定找他谈话,找人来做工作,希望他能去把这个村子带动起来。只因为通过了解他知道,殷文吉是一个能干事的人。
  殷文吉身体不好,好不容易能够在家休息,也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再去乡下他也是陷入了矛盾中,而且家人也坚决反对,儿子工作忙,女儿要上学,照看小孙子的重任就要落在老伴一个人身上,这个时候,殷庄村48名党员联名给县委领导写信,恳请殷文吉能去村里当书记,带领大家从混乱中走出来,并且找到致富的路子。
  就为了这些党员的期望,为了全村人的未来,这个从农村基层一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老党员,下定了决心,他跟郭书记说,我答应了,而且,保证干好。

一个副县级村官的无悔选择——11版 <wbr>百姓故事

2、带着方便面和“良方”走马上任
  殷书记不会做饭,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有食堂,回家了有老伴,来了殷家庄要面对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吃饭问题,他就带了几箱子方便面,加上水,就这样一吃就是一个月,他已是60多岁的人了,时间一长胃不行,才开始学着买面条买馒头,简单地炒个菜。
  郭书记见他吃方便面,特意拨了10万块钱让他搞基层建设。
  “我们先是建起了能抗8级地震的殷庄小学,解决了村里孩子们去外村借读的问题。”殷书记说。
  他一个月大概有20天住在村里,平时周末了老伴过来给他洗洗衣服做点好吃的,我注意到殷书记说起这事的时候,说老伴周六回来,周一走。他说的是“回来”,这里比他县城的家更让他看重。
  老伴说我一回去就是要钱,这两年多我个人搭了有三万块钱了。眼前的殷书记面带风霜,穿着普通,在村子里的补助是一年6000元。
  村子里鸡毛蒜皮的事看起来都不大,但解决起来却都不省心,殷书记说,县医院院长给我开了良方,能让我少生气,多办事。说着,他指了指墙上。
  那是寒山和拾得的问答,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管用吗?记者问。管用,经常有村民过来看,我们有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评选了优秀党员,好儿媳,两个精神文明带头人,发家致富的领军人物,还有文艺先进集体,大家你追我赶的,争着出成绩呢。
  墙上还贴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殷书记被评选为201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年度新闻人物时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的合影,一张是当选为中国时代风采全国杰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合影留念。

一个副县级村官的无悔选择——11版 <wbr>百姓故事

3、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殷文吉到任后,确定并完善了班子成员,统一思想,齐心协力,调查集体土地混乱情况,先做思想工作,以情理去说服占地村民。
  村子里原先有一个大坑,有村民私自拉土填平,并在上面盖了四间房,开了小卖部做生意,做了几次工作都没有谈妥。殷书记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数次,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问题的症结在于村民也已经有了实际投资,所以不愿意就这么交出来。
  殷书记说,这块地方是村子的集体土地,属于全村村民,你必须得交出来,但是可以在挨着学校的路边给你四间房的地方,小卖部可以挪到那,也方便孩子们。
  最后房子拆除了,那个地方被规划成了青少年广场,村子里没有钱,号召全村自己捐,募捐当天,殷书记先拿出5000块钱放到了募捐箱里,什么都不用说,行动就是最好的表率,大家争先恐后地捐款,场面很感人,殷书记说,农民永远都是那么朴实。
  一个村民自筹资金建起来的活动广场就在村子里成了大人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乒乓球场、羽毛球场,还有两个篮球场。

 

4、建不成小康村,我不走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殷庄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殷书记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他为改造贫穷落后村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说到村子发展的未来,殷书记很有信心:“现在村子里准备搞水改,一家一表,吃水方便了自己也有个数。要建设新农村嘛,我们还有一个中老年休闲保健中心,还有晚市,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日杂的、卖衣服的、大家都这个点出来,多方便。”
  殷书记一一介绍着,我们现在正在发展养殖,还有六家做织布加工的,每家有30台织布机,还要把我们的特产麻山药推出去,村头也有了面粉厂,日产能达七千斤,反正就一句话,建不成小康村,我不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