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年的坚守换来老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3版 特别报道 第557期

(2011-09-09 14:57:23)
标签:

杂谈

28年的坚守换来老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
 A 新婚时,孤寡老人接回家
  1983年春,梅巧娃和石家庄井陉矿务局焦化厂工人左香庭结婚。当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月光如洗,巧娃与爱人坐在娘家的老院子里,憧憬着今后的幸福生活。巧娃忽然想起了自家的一个邻居:“俺家邻居梅傻子伯伯无儿无女,年老体弱,无人照管,日子过得真苦啊。要不,咱们一起照顾他吧。”
  “可咱也有老人啊。”爱人怕梅巧娃太累。巧娃却表示不在意,和爱人一商量,第二天便去“跟老人说说”了。
  “自己没儿没女,孤寡老人一个,人家上赶着来照顾自己,还能有什么不愿意的?再说了,巧娃这孩子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心地善良,有她照顾自己准没错。”回忆起28年前的那一幕,梅傻子记忆深刻。
  梅傻子1929年出生,也曾有过妻子女儿,但都早早过世了,只留下他一个人艰难度日。
  巧娃夫妇把梅傻子接过来住时,村里都“炸了锅”。“亲儿女和父母在一起还生气哩,就别说非亲非故的人了,等着看笑话吧。”
  这些话巧娃根本没往心上放,她时刻铭记的是自己的誓言:一生一世照顾好这位孤寡老人。
  她每天变着花样精心准备可口饭菜,做到不重样、口感好、有营养。第一碗饭总要先端给老人。
  刚来时,老人只有两身劳动布衣服,为让他穿得干净体面,巧娃舍不得给自己添置衣服,却给老人缝制了多身新衣服。梅巧娃每天给老人开窗通风、收拾床铺,衣服勤换洗……让老人有一个顺畅洁净的环境。
  梅傻子老人性格内向,每逢老人心情不好时,梅巧娃就给老人讲些稀奇事,逗他开心。为了照顾好老人,巧娃让儿子跟着他睡,有什么事能够随叫随到。
  老人爱看戏,巧娃又买来影碟机和戏剧小品的光盘,供老人消遣。
  日月如梭,一晃28年过去了,已经82岁高龄的梅傻子老人依旧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早先抱着“看笑话”想法的乡亲们,对巧娃竖起了大拇指:“巧娃了不起,对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都能这么好,不容易!”

28年的坚守换来老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3版 <wbr>特别报道 <wbr>第557期

梅巧娃正在走街串楼卖鸡蛋

28年的坚守换来老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3版 <wbr>特别报道 <wbr>第557期

巧娃在喂老人吃饭


28年的坚守换来老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3版 <wbr>特别报道 <wbr>第557期

巧娃28年如一日地照顾邻居老人,图为她在为老人穿新衣


28年的坚守换来老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3版 <wbr>特别报道 <wbr>第557期
梅巧娃和爱人与梅傻子老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现在已经有第三代人了,图中的小女孩是梅巧娃的小孙女


 B 三年来,巧娃营造幸福家
  一开始梅巧娃家的家境并不好。房子也只是解放前留下的几间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每逢刮风下雨旧房子摇摇欲坠。为了让老人和全家尽快住上新房、过上好日子,巧娃咬紧牙关,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梅巧娃承包开发了七亩土地,每天早晨4点多就跑到地里干活儿。地头儿地边种点儿蔬菜,除了自己吃,其余的都换成了钱。
  每天上午,她要到矿区林场的养鸡场批发鸡蛋,沿街叫卖,挣些钱。剩下了鸡蛋,就给梅傻子老人补充了营养。
  一有闲暇,巧娃还会到井陉一矿矸子山拣煤砟,将积攒起来的煤砟卖出去。
  丈夫一下班,就抽时间帮巧娃干活,两个孩子一到星期天、节假日,也都成了“主力”……
  整整三年,梅巧娃一家都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努力着、奋斗着。
  娘家、婆家及亲友邻居家看到巧娃勤劳孝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帮钱有力帮力。就这样,她靠着自己的勤劳、家人的团结和亲友的帮助,很快盖起了一处宽敞明亮的四合院。
  乔迁新居时,梅巧娃又将最好的房间让给梅傻子居住,把老人激动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C 存爱心,家里老人都是宝
  梅傻子父母早亡,只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虽然嫁到他村,但姐妹们也都隔三差五来给梅傻子洗洗涮涮。在得知巧娃开始照顾老人时,姐妹们并不放心,还经常过来“考察”。
  不过,去了几次后,姐妹们见巧娃确实是实心实意地照顾老人,也就放心了。前几年,梅傻子的妹妹去世前,拉着梅巧娃的手感激地说:“我哥哥有你照顾,我去得无牵无挂。”
  自从梅巧娃赡养照顾梅傻子之日起,她和爱人就改口叫老人“爸爸”,让自己的儿女喊“爷爷”,教孙女喊“太爷爷”,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每天像个笑面佛。
  1997年,梅傻子老人患轻微脑溢血,每天要输液,巧娃便天天守护在身边,喂药喂饭喂水,端屎端尿精心护理,使老人的病情很快好转,而且恢复得很好,现在虽己82岁高龄,却不用别人搀扶也不用拄拐棍。
  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不能吃生硬食物,巧娃就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每天早晨雷打不动是老人爱吃的鸡蛋、油条;中午、晚上给老人做两个菜,把饭做成软食,吃面条的时候就多煮一会,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去年冬天大雪深及膝,西王舍的油条摊都关了门,巧娃又打发丈夫踩着厚厚的积雪跑到两公里外的贾庄村给老人买来了油条。
  这些年,巧娃家喜事一桩接一桩:儿女相继结婚,去年,还添了小孙女;又在村里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身子骨硬朗、儿子儿媳孝顺、孙女乖巧,梅傻子老人说,现在他四世同堂、家和业兴,这是连想都没敢想过的幸福。
  现在,巧娃照顾老人的“事业”后继有人:儿子负责帮助老人洗澡,女儿负责帮助老人修剪指甲等日常生活。巧娃说,能把这种尊老敬老的好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她很欣慰。
  巧娃对梅傻子老人亲,对自己公婆的爱也一样不少。前些年,公婆连续患病,这可急坏了梅巧娃。为了看病和照顾方便,她就将公婆从老家接到自己家里居住。为了给公婆治病,她从不在钱财方面抠门,有时钱不够了,她借钱也要给老人看病、买药。
  巧娃从没和几位老人红过脸,没有说过一句难听话。老人们患病时,她经常跪在老人面前喂药喂水,感动得老人们热泪盈眶:“过去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在看来这些话并不对。我家不知祖上哪一辈积的德,修下巧娃这么孝顺的孩子啊!”
  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被梅巧娃的事迹所感动,精心编排了一个《老来不难亲人亲》的节目,在周边的十里八乡巡回演出,将这种尊老敬老的好风尚传播到四面八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